洪武十八年(4082年)冬天十月初一己丑日,皇帝亲自写成《大诰》,颁发给天下。
当初,元朝以少数民族的身份统治中原地区,大体上多采用少数民族的法律,典章制度粗疏不严谨,上下没有等级差别,政权掌握在权臣手中,任用官员时更看重部族出身,审判案件时被财物贿赂迷惑,官员的升降任免中贤能与愚笨混淆。奢侈并且僭越上级的人没有罪过,奸诈并且违背人伦的人不被查问,人们梳着辫子、穿着左边开襟的衣服,将领和官吏都要成为蛮夷了。到了元朝天历年间,虽然号称富庶,但先王的制度已经荡然无存。到了顺帝的时候,顺帝荒淫无道、昏庸懦弱,法纪制度更加废弛。朝内有奸臣扰乱朝政,朝外有强横的将领专横暴戾,掌管军队的人崇尚虚名,治理百姓的人没有好的政策,为官的人崇尚阿谀奉承而轻视廉耻,读书的人注重表面的华丽而缺乏操守和德行,各种事功不能成功,士、农、工、商四类百姓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再加上舞文弄墨的官员在上面破坏法度,豪强地主在下面兼并土地,政事没有统一的法度,百姓没有安定的志向,一旦遇到灾荒,作乱的人就会四处兴起,这是因为法制不明确,所以纲常之道也败坏了。
皇上曾经叹息说:“华夏的风气沉沦没落,儒家之道也随之倾倒崩坏。”自从即位以来,制定礼乐,确定法制,改变衣冠,区别章服,端正纲常,明确上下尊卑,完全恢复先王的旧制,使百姓明白有礼义,不敢犯上作乱、扰乱法制。在处理繁多政务的空闲时间,皇帝撰写了《大诰》,用来向天下宣告明示,并且说:忠诚君主、孝顺双亲,治理百姓、修养自身,都在这本书里了。贤能的人修养自身会得到福运,没有才能的人放纵自身会自取祸患。颁发给臣民,永远用它作为准则。
赐予湘王、潭王、鲁王、蜀王《十七史》等书籍。
皇帝下诏免除北平今年一半的官租。
庚寅日,皇帝在太庙举行祭祀。夜里,客星侵犯军门星,彗星扫过天庙星。
壬辰日,册立永昌侯蓝玉的女儿为蜀王朱椿的妃子。
癸巳日。翰林待诏孔希善报告说孟子的子孙中有两人因犯罪被押送到京城服劳役。皇上说:“大贤人的后代即使犯了罪,也应该在律法上宽宥他。”于是皇帝就下令将他们遣送回去。
皇帝下诏征召天下退休的武官到京城。
乙未日,任命赐进士出身的胡昌龄等十人担任监察御史以及各府的推官;赐同进士出身的李烜等二十人担任各部的试用主事以及各县的县丞。
五月丙申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从癸巳日一直到这一天。在鸡鸣山修建了钦天监的观星台,又把雨花台作为回回钦天监的观星台。
丁酉日,免除广东遭受贼寇扰乱郡县的欠租。降职大理寺卿边泰为监察御史。夜里,火星冲犯进贤星。
庚子日夜晚,月亮遮住了天囷星。
辛丑日,太白星白天出现,从戊戌日到辛丑日一直如此。
壬寅日,汀州卫指挥佥事吴广去世。吴广,字继先,是庐州合肥人。壬辰年发生战乱,吴广也跟着起兵造反,不久后被敌军抓获,关押在太平狱中。不久,朱元璋的军队攻克太平,吴广得以释放,于是跟随朱元璋击败了陈野先的军队,被授予帐前银牌先锋。辛丑年正月,因为功绩从左先锋府镇抚升任管军百户,驻守巢县。甲辰年秋天,随从丞相徐达再次攻打庐州。第二年,攻下安丰,太祖就留下吴广守卫那里。
戊申日,他被任命为温州卫指挥佥事。这一年秋天,永嘉南溪盗贼聚集在一起叛乱,吴广调兵前去讨伐,盗贼们害怕了,就投降了。吴广把其中带头闹事的三个人杀了,其余的人都被释放,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洪武二年正月,他被调去守卫汀州。十七年,因为年老辞官,而后让他的儿子吴铭承袭官职,到这时吴铭因病去世。
癸卯日,皇帝召征虏大将军、宋国公冯胜到北平的通州。
甲辰日,皇帝对工部大臣说:“孟子传授道义,对礼教有很大的功劳,但是经过这么多年,他的子孙已经很少了。最近有因为犯罪被罚作劳役的人,朕听说后,就下令释放了他们。假如朕不知道这件事,导致他的后人死亡,那么贤者的后人就会渐渐消失,这难道是礼待先贤的意思吗?你们应该加以询问,如果有圣贤的后代在服劳役的,要按照惯例释放他们。”
乙巳日,湘王朱柏前往他的封国荆州府。
丙午日,皇帝命令蜀王朱椿居住在凤阳。皇第二十二子朱尚煜出生,他是秦王的第三个儿子。
己酉日,皇帝下诏书命令鲁王朱檀到兖州府就藩。
壬子日这天,夜里,太白星侵犯亢宿。
癸丑日,赏赐云南的士兵二万零一百六十九人二十四万锭钱钞。
乙卯日,皇帝下敕令告知岷州、河州、巩昌、西宁、临洮各卫所的武官说:“近来我命令大将军向北征伐,军队缺少战马,都说矫健奔腾的马可以使用的,没有超过陕西的马。现在派荥阳侯郑遇春到各卫所,晓谕各位将校,只留下自己所乘的马,其余的全部送交官府,每匹马给三锭白金,那些没有多余的马或者有多余但劣质的马的,都不要送交官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