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日,皇帝召集考试官陈宗顺等人在武英门坐下来,赐给他们食物,对他们说:‘今天看了列子邻居偷斧头的故事,于是想到一个人的信任和怀疑都源于内心,信任的心通常出自忠厚,怀疑的心一定源于偏私。相信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怀疑自己所厌恶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不能不加以考察。
君主对于臣子,如果喜爱并且信任他,那么即使有谗言也不会听进去;如果厌恶并且怀疑他,那么即使没有诽谤也会自动找上门来。如果能以极其公正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那么自然就不会有只相信自己、片面怀疑他人的私心。有的人或许违背公道,而不能秉持正确的好恶观念,没有不走向偏颇的。只有能够喜爱应当喜爱的,厌恶应当厌恶的,相信应当相信的,怀疑应当怀疑的,那么就不会有小人的谗言、奸人的陷害了。’
又讨论五性的德行,皇上说:‘小小的恩惠不能称为仁,小小的节制不能称为义,表面的恭敬不能称为礼,苛刻的察辨不能称为智,表面上的诚信而不贞洁,不能称为信。’于是给他纸笔,让各位儒生撰写疑信论。
壬午日,皇帝的第二十七个孙子济朗出生,是晋王的第六个儿子。
诏令申国公邓镇、定远侯王弼、南雄侯赵庸、东川侯胡海、鹤庆侯张翼、雄武侯周武、怀远侯曹兴等人,跟随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向北征伐。
派遣使者携带敕令告知征虏大将军、永昌侯蓝玉等人说:‘近来故元的司徒阿速等人前来投降,我考察其中的情况,知道元虏内心惶恐疑惑,部众没有纪律,推测他们的形势不能持久。你们应该整顿军队,日夜兼程,直接抵达敌人的朝廷,捣毁他们的巢穴。如果他们的部众投降归附,要对他们进行安抚并让他们南下,不要错失时机,让我失望。’
夜里,白云贯穿月晕并延伸到月亮。有一颗像鸡蛋一样大的星星,呈红色,拖着尾迹发着光,从天津星升起,运行到太微垣西墙消失。
乙酉这天,增建修饰南郊的祭坛和矮墙,在大祀殿的宫殿前红色台阶里面,用石头垒砌成四座台,东西相对,把它们作为日坛、月坛、星坛、辰坛。又在太液池的内堤之外,东西相对,叠石筑成二十座高台,各高三丈多,周围砌有石栏,台阶上下相通。台上面雕琢出山石的形状,开凿石龛来安置神位,作为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风云雷雨、山川、太岁、天下诸神及历代帝王的神坛。
祭坛的后面种植着松柏,在外面环绕东南方向开凿池塘共二十处,冬季采冰贮藏在冰窖里,用来供夏秋祭祀时使用。那些历代的帝王以及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等各位神灵,全都停止春季的祭祀,每年八月中旬选择日期祭祀他们。日、月、星辰已经列入祭祀的对象,那(原来举行的)朝拜日神、祭祀月神、祭祀星神的祭祀就全部停止了。仍然命令礼部重新制定郊祭、宗庙祭祀、社稷祭祀等各项祭祀的礼仪,把(这些礼仪)写定作为固定的制度。
郊祀的礼仪规定:在斋戒开始前两日,太常司的官员在自己的官署住宿。第二天上奏请求进行三天的斋戒。第二天,朝廷进献了铜人,皇帝下令让文武百官斋戒。当天,礼部官员和太常司官员在城隍庙发出文告,仍然在各个庙宇焚香三天。在正式祭祀的前两天,在奉先殿献上祝文、酒和菜肴,祭告仁祖配享。他的祝文说:‘某年某月某日,孝子皇帝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考仁祖淳皇帝,现在在正月的某一天,在大祀殿恭敬地祭祀上帝皇只,恭敬地请皇考配享神灵,只希望(皇考)明察知晓。’
第二天,太常司的官员和光禄司的官员查看祭祀用的牲畜完毕后,回复命令,接着奏请确定分献官二十四名。正式祭祀时的陈设一共有二十七座祭坛。正殿有三个坛位,上帝、皇只都朝南,仁祖的神位在东边,面朝西。其中上帝神位用一头牛犊,一个盛肉的礼器(登),用大羹(不调五味的肉汁)来填充(登),竹笾和木豆各十二个。笾中盛放着形盐(做成虎形的盐)、干鱼、枣、栗、榛子、菱角、芡实、鹿脯、白饼、黑饼、糗饵(将炒熟的米麦捣粉做成的饼)、粉糍(用豆粉做的饼),豆中盛放着韭菜做的腌菜、蔓菁做的腌菜、笋做的腌菜、芹菜做的腌菜、带汁的肉酱、鹿肉酱、兔肉酱、鱼肉酱、牛百叶、猪肩肉、??食(一种食品)、糁食(一种食品),簠和簋各两个,用黍、稷、稻、粱来填充。
祭祀玉器用苍色的璧,丝帛用一匹,颜色为苍色,上面织有文字,写着‘郊祀制帛’。皇只坛和仁祖配位坛的陈设都与上帝坛相同,只是皇只坛的玉用黄琮,帛用黄色。一共在宫殿的东南方设置了六个酒尊、九个酒爵、三个竹筐,(这些器物都)面向西方。祝文有一个。在殿的西边,面朝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