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日子在一种近乎无菌的静谧中流逝。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只有心电监护仪规律的“嘀嗒”声和窗外偶尔变换的天光,提醒着陈默时间的流动。他的伤势在精心的治疗下稳定下来,胸口的剧痛逐渐被一种深沉的钝痛所取代,左腿的骨折也开始愈合。但身体的恢复,远不及精神上的焦灼。
那枚硬币,那个符号——◎ → □,像一枚烧红的烙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日夜灼烧。苏晚最后的留言,指向的究竟是什么?
“指挥官”偶尔会来,带来一些外界的零碎信息,但关于符号的破译,他坦言“灯塔”内部的密码专家也束手无策。苏晚的“记忆迷宫”太过个人化,缺乏密钥,几乎无法从外部破解。
“她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书?电影?或者,你们之间有没有只有你们两人才懂的暗号、游戏?”“指挥官”曾这样问他。
陈默搜肠刮肚。苏晚喜欢读诗,尤其是那些意象朦胧的现代诗;她喜欢看老电影,偏爱悬疑和科幻;他们高中时确实有过一些只有彼此才懂的玩笑和昵称……但将这些与“◎ → □”联系起来,却如同大海捞针。
◎ → □
圆圈,点,箭头,方块。
是地图坐标?某种图示?还是代表某种概念?
他反复回忆与苏晚相处的每一个细节,试图找到能与这个符号对应上的记忆碎片。他想得头痛欲裂,却一无所获。
这天下午,李雯终于苏醒了过来。她身体依旧虚弱,手腕的伤需要长期康复,但精神看起来还算稳定。得知父亲李文早已牺牲的消息,她沉默了很久,泪水无声滑落,但最终,她擦干了眼泪,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我要亲手结束这一切。”她对来看望的“指挥官”和陈默说道,声音虽然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当陈默将那个符号的事情告诉她时,李雯也陷入了沉思。
“◎ → □……”她喃喃自语,“我父亲留下的资料里,从来没有提到过这种符号。这应该是苏晚独自留下的。”
她看着陈默:“也许,答案不在复杂的密码学里,而在最简单、最直接的……视觉联想上?或者,是某种她和你之间,关于某个特定地点或事件的‘记忆快照’?”
视觉联想?记忆快照?
陈默怔住了。他再次拿起硬币,死死盯着那个符号。
圆圈,中间一个点。
像什么?
眼球?太阳?靶心?一个句号?
箭头。
指向。
方块。
窗口?门?屏幕?一块地砖?一个盒子?
他闭上眼睛,努力放空大脑,让关于苏晚的记忆如同胶片般在脑海中自然放映。阳光下的操场,雨中的伞,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放学路上那家卖糖葫芦的小店……
突然,一个几乎被遗忘的画面,猛地跳了出来!
那是高三的一个傍晚,放学后,他和苏晚留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夕阳透过窗户,在布满粉笔灰的黑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苏晚拿着粉笔,在黑板上随意画着玩。她先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点了一个点,笑着说:“看,这是地球,中间是我们。”然后,她画了一个箭头,指向黑板旁边墙上挂着的一个方形电子钟,说:“箭头指向时间……嗯,不对,指向未来?”
当时他只当是少女漫无边际的遐想,一笑而过。
地球(◎)→ 未来(□)?
不,不对。那个“□”指的是那个方形的钟!是具体的物体!
陈默猛地睁开眼,心脏狂跳!
他抓住李雯没有受伤的手,急切地问道:“旧港务局大楼,或者附近,有没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摆放着一个方形的、可能很显眼,也可能很不起眼的……钟?或者其他方形的、类似的地标物?”
李雯被他突然的激动弄得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旧港务局大楼废弃很久了,里面的东西早就搬空或者损坏了。至于附近……江边有个老的灯塔,但那是圆形的。码头有方形的仓库,但太多了……”
陈默眼中的光芒黯淡了下去。难道方向错了?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指挥官”快步走了进来,脸色凝重,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
“有情况。”他将平板电脑递给陈默和李雯。
屏幕上显示着一张放大的卫星地图,定位在旧港务局大楼区域。地图上,一个位置被红色圆圈标注出来——那是大楼顶层的一个露天平台。
“我们的人在对保险库爆炸现场进行二次勘验时,在通道废墟里发现了这个。”“指挥官”放大那个红色圆圈区域。
只见在平台边缘,一个不起眼的、用于固定避雷针的方形水泥基座上,似乎被人用尖锐物体,极其隐蔽地刻下了一个符号——
◎
正是那个圆圈中间一个点的符号!只是没有了箭头和方块。
“这是……”陈默呼吸一滞。
“我们怀疑,这是苏晚留下的另一个标记。或者说,是符号的第一部分。”“指挥官”沉声道,“◎ 标记地点。而 → □,可能指示的是从这个地点看出去的方向,或者……需要在这个地点,结合某种条件,才能看到的‘第二个标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