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
这两个字从孙主任口中吐出,轻飘飘的,却像带着重量,在寂静的办公室里缓缓沉降。
林舟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他知道,真正的面试,从这个问题开始了。这不是关心,是考校,是试探,是这只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狐狸,伸出的第一只爪子,想要探一探他这块石头的质地和深浅。
他的目光落向孙主任手边那套紫砂茶具,一股熟悉的、清扬的茶香,正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中。是铁观音,而且是上好的陈年铁观音。
林舟脑海中的沙盘瞬间启动,孙主任头顶的数据流没有太大变化,但关于这次对话的推演路径,却像蛛网般瞬间铺开。
【选项A:直接回答“是”。结果:中规中矩,丧失主动权,后续对话将被对方完全掌控。】
【选项B:反问“您怎么知道?”。结果:暴露紧张,显得稚嫩,评价降低。】
【选项C:……】
林舟选择了推演出的最优解,他微微欠身,视线巧妙地从孙主任的背影转向那杯茶,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谦逊与了然:“到底是什么都瞒不过孙主任的眼睛。我这鼻子,隔着几米远,都闻到家乡的味道了。可惜我从小对茶道一窍不通,空守着茶山,却是个门外汉,让您见笑了。”
这一手四两拨千斤,既没有直接回答,又承认了籍贯,还将话题引到了对方最得意的爱好上,顺带自贬一句,姿态放得极低,却不显谄媚。
果然,孙主任那如同山峦般沉稳的背影,似乎微微动了一下。
他缓缓转过身,昏黄的灯光勾勒出他脸上一半的轮廓,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里,此刻却锐利如鹰。他终于正眼看向林舟,手里端着那杯茶,不紧不慢地呷了一口。
“不懂茶,好啊。”孙主任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一心在学问上,才有了今天会议上的石破天惊。要是人人都成了茶博士,那发改委就该改名叫茶馆了。”
话锋一转,陡然变得凌厉。
“小林,你知道你今天捅了个多大的篓子吗?”孙主任将茶杯轻轻放在红木茶几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像一枚敲在人心上的棋子,“你的C方案,听起来很完美,但它把张、李两位副省长,都架在了半空中。下不来,也上不去。这种事,在官场上,是大忌。”
他盯着林舟,目光如炬,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你还年轻,有才华是好事,但有时候,才华太盛,会灼伤自己。今天你一鸣惊人,但也把自己放在了火上烤。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想把你查个底朝天。他们想知道,你背后站着谁?是谁给你出的主意?”
这番话,半是敲打,半是恐吓,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林舟眼下面临的全部险境。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压力如水银般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林舟却像是感觉不到这股压力,他从档案袋里,将那十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手稿,恭敬地放在了孙主任面前的茶几上。
“主任,您批评得对。我确实考虑不周,光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忽略了问题的复杂性。”他先是诚恳地认错,随即话锋一转,语气无比真挚,“其实,这个方案能成型,也并非我一人之功。我只是一个负责执笔的兵。真正的方向,是您指明的。”
孙主任眉头一挑,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您忘了?”林舟的表情显得有些“单纯”,“上个月全委大会上,您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我们江北省的经济发展,不能总盯着增量,要学会‘向存量要效益’,要‘盘活沉睡的资产’,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我当时听了,茅塞顿开,回去之后就一直在琢磨,我们规划处能从哪个角度,落实您的指示。”
他看着孙主任,眼神清澈得像一汪泉水。
“西城旧工业区这块硬骨头,一直是我们处里老大难的问题。我就是顺着您‘盘活存量’的思路,大胆地做了个假设。如果把百亿级的新能源项目这个‘增量’,和旧工业区这个‘存量’结合起来,会不会产生化学反应?这才有了这个不成熟的C方案。说到底,我只是把您的战略思想,进行了一次粗浅的战术推演。没有您定下的调子,我就是想破脑袋,也绝不可能想到这一层。”
这番话一出口,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孙主任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那张斯文的脸上,写满了“坦诚”与“崇拜”,可这番话里蕴含的政治智慧,却让他这个老江湖都感到了一丝心惊。
这是在拍马屁吗?是,但又远不止于此。
林舟的这番话,天衣无缝,逻辑自洽。他将C方案的诞生,从“个人天才的灵光一现”,巧妙地包装成了“下级对上级战略思想的深刻领悟和成功实践”。
如此一来,C方案的功劳,他林舟占一份“执行之功”,而孙主任,则占了那份最重要、最根本的“决策之功”、“领导之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