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张嘴。
十五双茫然又带着一丝希望的眼睛,齐刷刷地看着苏毅。
苏毅感觉头皮不是发麻,是快要炸了。
这哪是流民?这分明是十五个嗷嗷待哺的“吞粮兽”!
他仿佛已经听到了粮食库存哀嚎着见底的声音。
但戏台已经搭起来了,硬着头皮也得唱下去。
“林大!林二!快!烧水!煮粥!多加点野菜和块根!”苏毅努力维持着镇定,发出指令。
林家兄弟看着这突然多出来的一大群人,也有点懵,但还是下意识地执行命令。
王婆婆和狗蛋也忙碌起来,拿出所有能用的碗。
林老四拄着拐杖,帮忙维持秩序:“大家别急,排好队,都有,都有……”
热水和温暖的篝火,暂时安抚了难民们的不安。
当热气腾腾、虽然稀薄但内容物明显比他们想象中多的粥分到手里时,不少难民眼眶都红了,连声道谢,小心翼翼地喝着,生怕洒了一滴。
苏毅一边看着他们喝粥,一边快速清点人数,顺便做初步“人口普查”。
十五个人。五户人家。
领头的老者姓周,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孙女。
一对年轻夫妻,男的叫赵铁柱,看起来憨厚老实,女的身体似乎不太好,一直咳嗽。
一个带着十岁左右儿子的寡妇,姓孙,眼神里带着警惕和坚韧。
最后是一家四口,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一儿一女,男的叫钱贵,看着比较机灵,是这群人里唯一还勉强保持着点体面的。
劳动力情况……不容乐观。
周老汉年纪大了,小孙女还小。
赵氏夫妻,男的算半个劳力,女的病恹恹。
孙寡妇和她儿子,算半个劳力。
钱贵一家,夫妻俩加半大小子,算两个劳力。
满打满算,能下地干活的,加上半大的孩子,也就五六个。剩下的都是需要照顾的对象。
苏毅心里飞快地拨着算盘珠:粮食消耗速度至少要翻三倍!住宿……得赶紧搭窝棚!卫生问题……这么多人挤一起,容易生病!
压力山大。
但看着这些人喝上热粥后,脸上恢复的一点生气,他又觉得这压力得扛。
【成功接纳并安置流民,功德+30】
【提供食物,缓解饥荒,功德+15】
功德点涨到148(之前剩3+新45)。还行,回了一波血。
粥喝完了,难民们的情绪稍微稳定。
周老汉代表大家,再次千恩万谢:“苏村长,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我们……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报答,有什么活儿,您尽管吩咐!我们有力气!”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态度很好。
苏毅点点头,知道不能白养着他们。升米恩斗米仇,这道理他懂。
“各位乡亲,既然到了林家村,就是一家人。”他清了清嗓子,开始画饼,“我们这村子刚遭了灾,百废待兴。别的不敢说,只要肯干活,卖力气,我苏毅保证,人人有饭吃,有地方住,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眼下,最要紧的是两件事!”
“第一,住!现有的窝棚挤不下,得赶紧搭新的!林老四,你经验丰富,带着男人们,去砍木头,割茅草,搭建新窝棚!要求不高,能遮风挡雨就行!”
“第二,吃!光靠现有的存粮和打猎,撑不了多久!我们必须尽快扩大耕种!钱贵,赵铁柱,你们跟着我,去开垦新的田地!女人和孩子,由王婆婆带着,继续挖野菜,负责做饭,照顾伤员病人!”
任务分配下去,责任到人。
新来的难民看到这位年轻村长条理清晰,安排得当,心里更安定了几分,也有了方向。
尤其是听到“人人有饭吃”的保证,干活的积极性很高。
生存的压力,转化为了建设的动力。
林家村(扩建版)瞬间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砍树的砍树,挖地的挖地,割草的割草。虽然工具简陋,人手也不足,但场面热火朝天。
苏毅更是身先士卒。
他抡起那把宝贝锄头,亲自示范如何高效开荒。炼体期三层(外加一次身体强化)的力量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一锄头下去,能翻起老大一块土,顶别人吭哧吭哧挖半天。
新来的钱贵和赵铁柱看得目瞪口呆。
这村长……看着瘦,力气也太恐怖了!果然是能吓跑土匪的猛人!
【身先士卒,参与劳动,功德+1】
【指导垦荒,传授技巧,功德+1】
【有效组织生产,功德+2】……
功德点又开始细水长流地往上涨。
苏毅一边干活,一边留意观察这些新村民。
周老汉年纪虽大,但经验丰富,指挥搭建窝棚有模有样。
赵铁柱憨厚肯干,力气也不小,指哪打哪。
钱贵确实机灵,学东西快,还有点眼力见,主动帮忙协调。
孙寡妇沉默寡言,但干活麻利,一点都不惜力。
就连钱贵那个半大的儿子,干活也像模像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