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隐岛的雾,不是普通的雾。
粘稠、湿冷,还带着一股子隔绝精神感知的诡异力量。能见度不足二十米,连冰华那双能在沙暴中锁定目标的锐利眼睛,在这里也成了半个瞎子。海水的声音变得沉闷而遥远,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灰白色的棉絮包裹了。
“这鬼地方,比矮人的矿坑还让人憋屈!”伯格国王烦躁地挥舞着战锤,试图驱散眼前的雾气,当然是徒劳的。
凌骁紧握着舵轮,全靠苏毅通过“精神星网”共享的、那被严重压缩的感知范围来勉强辨别方向。船速慢得像蜗牛。
苏毅站在船头,眉头紧锁。他的星辉净域在这里效果大打折扣,仿佛陷入了泥潭。两枚钥匙碎片的共鸣也变得断断续续,像是信号不良的老式收音机。
“不行,这样下去别说找入口,自己先得在这迷宫里绕到天荒地老。”
极端环境,永远是逼出潜力的最佳催化剂。
**1. 星元消耗速度再创新高:**
维持精神星网的船内局域网,抵抗迷雾对感知的侵蚀,还要时不时激发碎片共鸣尝试定位……苏毅感觉自己的星元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往外泄。这迷雾,简直就是个持续性的领域型debuff!
**2. “星辉之桥”的另类应用——能量涟漪探测:**
既然直接感知被严重干扰,苏毅换了个思路。他将星辉之力不再向外扩张,而是极度凝聚在指尖,然后如同弹水滴般,**将一丝极其微弱的星元震波,以固定的频率,轻轻“敲击”前方的迷雾空间**。
咚……如同石子入水。
星元震波在迷雾中传播,遇到障碍物(岛屿、礁石、其他船只)会产生微弱的、带有特定特征的“回声”。苏毅全力捕捉和分析这些几乎微不可查的回声,在脑海中艰难地构建着周围数百米范围内的“**回声定位地图**”!
这比蝙蝠的回声定位复杂无数倍,对精神力和能量操控是极致考验。但效果显着!
“左前方三百米,有大型礁石群!”
“右舷!有东西在靠近!体积不大,速度很快!……是条小船!”
靠着这种笨拙但有效的方法,帆船险之又险地避开了几次致命的暗礁。
**3. 碎片共鸣的强制激发:**
光避开危险还不够,必须找到目标。苏毅一咬牙,不顾消耗,**强制持续激发“碎片共鸣”技能**,将感知强化聚焦于寻找“心禅宗遗迹”特有的那种“祥和与怨念交织”的能量特征,以及第三碎片的波动。
精神力如同被放在火上炙烤,剧痛阵阵传来。但回报也是巨大的!
在共鸣达到某个峰值时,他猛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但无比清晰的**佛门禅唱**之声,夹杂着痛苦的嘶吼,从一个特定的方向传来!同时,第三碎片的感应也骤然加强!
“那边!十一点钟方向!全速前进!”苏毅脸色苍白,但眼中精光爆射,指向迷雾深处。
苏毅在迷雾中挣扎的同时,德城科学院,正在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攻坚”。
墨衡、墨非、阿吉、云舒(远程连接)以及一大批符文技师和算学人才,围坐在一个巨大的、由无数符文板拼接而成的“计算阵列”周围。阵列中央,显示着从苏毅那里传回的、断断续续、充满杂音的迷雾环境数据和能量波动特征。
“委员长传来的数据太混乱了!单靠我们几个,算到明年也解析不出有效环境模型!”墨非抓着他乱糟糟的头发喊道。
“那就让更多人帮忙算!”墨衡钜子目光炯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启动‘星火’网络的‘分布式并行计算’协议!”
所谓的“分布式并行计算”,是墨非受苏毅“精神星网”启发提出的一个疯狂设想——将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拆分打包,通过愿力网络,分发给所有连接网络的、具有一定算力基础的终端使用者**(主要是科研人员、部分管理人员和优秀学子),利用众人空闲的脑力(或者说精神力)同时进行计算,最后将结果汇总!
这想法之前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现在,被逼急了!
“所有在线终端,接收计算任务包!”
“目标:建立雾隐岛外围迷雾的能量扰动模型和最优路径推演!”
“贡献算力者,奖励‘科学院贡献点’!”
命令下达,德城核心区域内,成千上万连接到“符文互联网”的终端亮起。使用者们惊讶地发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需要他们集中精神进行符文逻辑推演或能量轨迹模拟的“小游戏”。虽然不明所以,但“贡献点”的诱惑力不小(可以兑换稀有知识、优先使用新设备等),而且能为德城做贡献,大家热情很高!
于是,奇迹发生了。
无数个微小的算力单元被调动起来,如同无数只工蚁,协同处理着庞大的数据。原本需要核心实验室算上几天几夜的任务,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