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神荒漠一役,已过去三个月。
时间,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德城,这座奇迹之城,在终结了灭世危机后,非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进入了一种……近乎癫狂的发展状态。
用苏毅的话说就是:“同志们,属于我们的星辰大海,这才刚他娘的起航啊!都给我支棱起来!”
首先是个好消息,还是双倍的。
悟能大师醒了。虽然本源受损,境界从原本深不可测跌落至初入武王,且未来可能再难寸进,但人好歹是保住了。就是脾气有点……嗯,更佛系了。整天坐在轮椅上,被个小沙弥推着在德城研究院里闲逛,看着那些符文机床和蒸汽锻锤,时不时念叨一句“阿弥陀佛,此物与佛有缘”,吓得墨非等年轻工匠抱着图纸就跑。
另一个好消息是关于洛无尘的。听潮阁正式宣布,全面并入星火同盟体系。洛无尘本人,则成了德城“文化艺术与精神建设部”的首任部长,兼同盟最高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她那张清冷的脸,如今在德城学堂里出现的频率,比苏毅还高。孩子们可喜欢这个会弹好听曲子、长得像仙女一样的部长了。
至于苏毅本人?
他感觉自己快成“人形许愿机”和“超级计算机”了。
个人实力方面,武王巅峰的修为已经彻底稳固。但提升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毕竟,此方世界的天花板,似乎就在眼前。再往上,就需要更深的感悟,或者……触碰更高层次的规则。
他倒也不急。实力暂时够用,现在重点是消化和整合。
《星辰炼体术》圆满带来的强悍体魄,让他能承受更高强度的能量灌注和精神负荷。“星辉之桥”现在能让他瞬间出现在德城任何一个角落,比传送阵还方便,就是有点费精神力。“精神星网”覆盖范围已经能笼罩小半个同盟疆域,实时指挥、信息传递、甚至远程技术指导(比如教阿吉怎么调试新型信号塔),都不在话下。
最大的变化,是他的“星火文明法相”。
这玩意儿现在有点……过于智能了。
不再需要他刻意催动,法相就能自动汲取德城乃至整个同盟范围内,民众生产、建设、学习时散发的微弱愿力和信念,持续壮大自身。法相中的景象,也不再是模糊的虚影,而是如同实时监控画面般,能清晰地看到铁路在延伸,新的城市在拔地而起,工厂里的流水线在轰鸣。
他甚至能通过法相,隐约感受到整个同盟的“文明气运”在蒸蒸日上,如同一条初生的巨龙,正在蓄势腾飞。
“我这算不算是……成了文明意识的代言人?”苏毅有时候会摸着下巴琢磨,“逼格是有了,就是感觉责任更重了。”
德城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堪称“突破性”的平方。
“星火愿力网络”完成了第三次大规模扩容和升级。现在,它不仅能为武器和修炼提供能量,还深度融入了民生领域。
家家户户都装上了“愿力灯”(比油灯亮堂一百倍),通上了“愿力灶”(告别烟熏火燎),甚至还有了初代的“愿力制冷箱”(冰镇快乐水不再是梦!)。虽然普及率还在逐步提升,但这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
工业领域,“符文互联网”在阿吉和云舒这两个天才(或者说疯子)的推动下,迎来了“信息爆炸”。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协同设计平台”上线,德城的设计师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黑铁部落矮人工匠,实时讨论某个齿轮的参数优化!
标准化生产席卷所有行业。从螺丝钉到“铁螃蟹”机甲的外装甲,全部实现统一标准,生产效率打着滚往上翻。
墨衡和顾言牵头成立的“基础科学研究院”,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通过对“封印之钥”上残留的上古空间符文进行逆向工程,结合苏毅对空间规则的浅层理解,居然捣鼓出了“超小型空间折叠袋”的雏形!
虽然目前只能稳定折叠一个立方米的空间,且造价高昂得能让伯格心疼得睡不着觉,但……这无疑是通往“空间储物装备”量产化的第一步!意义非凡!
军事上,“真理-III型”导弹进入最后测试阶段。这一次,它不再是单一的净化弹头,而是开发出了“攻坚”、“爆破”、“区域封锁”等多种型号。搭载平台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发射井,正在尝试与经过特殊强化的“铁螃蟹-V型”(载具版)结合,实现机动部署。
光棱塔技术小型化成功,诞生了单兵使用的“光棱枪”!虽然射程和威力远不如固定塔,但对付普通匪徒和低阶妖兽,绰绰有余。德城军团的士兵,正朝着“人均激光侠”的方向大步迈进。
星火同盟的疆域,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张。
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吸引力”。
德城模式的成功,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周边那些还在封建领主制下挣扎的小城镇、部落,几乎是排着队申请加入同盟。德城派出的“文明指导员”(由内政人才和技术人员组成),带着粮食、种子、基础技术和建设图纸,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建立学校,改善民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