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了三天的小麦终于干透了,麦穗捏在手里沙沙响,麦粒饱满得能硌出指印。清晨的晒谷场里,林野已经支起了囤货里的石磨——青灰色的石磨盘沉甸甸的,磨芯带着细密的纹路,是灾变前专门用来磨面粉的老物件。
“这石磨可得两个人配合,一个推磨,一个往磨眼里添麦。”林野挽起袖子,把石磨的下盘固定在石板上,又在磨轴上抹了点猪油润滑,“苏晴,你帮我扶着磨杆,咱们先试试转得顺不顺手。”
苏晴握住磨杆的另一端,两人一起发力,石磨“吱呀”一声转了起来,刚开始有些发涩,转了两圈后就顺畅了不少。“老话说‘磨面先顺轴’,这老石磨还挺讲究。”苏晴笑着说,额角的碎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周婶和陈婶则在旁边筛麦种,把麦穗里的杂草、碎石挑出来,倒进一个大竹篮里:“磨面得用干净的麦粒,不然磨出来的面粉有杂质,蒸馒头也不暄软。”李嫂蹲在旁边,把筛好的麦粒分成小份,方便往磨眼里添:“我来添麦,你们推磨,咱们分工合作,快得很。”
小丫头背着布口袋跑过来,里面装着她捡的光滑石子:“马老师,我能帮忙吗?我可以给你们递麦粒!”林野笑着把她拉到身边:“正好,你帮李嫂把麦粒倒进磨眼里,记住要慢着点添,别堵着磨芯。”
石磨缓缓转动起来,“吱呀吱呀”的声响伴着麦粒落下的沙沙声,在晒谷场里回荡。李嫂拿着小瓢,一勺勺往磨眼里添麦粒,麦粒顺着磨芯的缝隙滑进磨盘,被纹路碾压成细细的面粉,从磨盘边缘簌簌往下掉,落在铺好的白布上,堆起薄薄一层白霜。
“这石磨磨出来的面粉,比机器磨的香多了!”周婶蹲在旁边,用手捻起一点面粉,凑到鼻尖闻了闻,“带着麦香,还不掺杂味,蒸出来的馒头肯定嘎嘎香。”陈婶则拿着细筛子,把磨好的面粉筛一遍,把粗麦麸筛出来:“麦麸也别浪费,能拌在兔饲料里,兔子爱吃还助消化。”
推磨是个体力活,没转多久,林野和苏晴的额角就渗出汗珠。“换我来推会儿,你们歇口气。”周婶放下筛子,接过磨杆,和陈婶一起发力,石磨转得依旧平稳,“咱们轮流来,慢工出细活,磨出来的面粉才细腻。”
林野坐在石墩上歇气,喝了口山泉水,目光落在温室里——哟,黄瓜藤已经爬满了架子,翠绿的藤蔓上挂着好几根嫩黄瓜,顶花带刺,看着就水灵;番茄苗也结了小果子,青绿色的小番茄像一串串翡翠,挂在枝头随风晃。“苏晴,你看温室里的黄瓜熟了,等磨完面,摘几根凉拌,解解腻。”
苏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眼睛一亮:“都长这么大了!昨天看还只是小嫩尖,这夏天的菜长得就是快。”小丫头也凑过来:“我要吃黄瓜!要最嫩的那根!”
磨面磨到中午,终于磨出了满满两布口袋面粉——白花花的面粉细腻蓬松,麦香裹着石磨的清冽味,闻着就让人嘴馋。李嫂早就迫不及待了:“我这就去和面蒸馒头,让大家尝尝新鲜面粉的滋味!”
和面得用温水,李嫂把面粉倒进大瓷盆里,一边加水一边搅拌,面团揉得光滑筋道,盖着湿布醒发。“醒面得醒半个时辰,让面粉充分吸收水分,蒸出来的馒头才暄软。”李嫂擦了擦手上的面粉,又去温室摘了几根黄瓜,洗干净切成丝,拌上盐、醋和香油,做成凉拌黄瓜。
趁着醒面的功夫,林野去兔舍查看——小兔崽们已经长到半尺长,绒毛油亮,正围着食槽抢食麦麸拌野菜;母兔又怀上了崽,懒洋洋地趴在干草堆里,肚子圆滚滚的。“兔舍得再加固一下,这些小家伙越来越皮,都快把栏杆刨坏了。”林野摸了摸一只调皮的小兔崽,它顺着他的手往上爬,毛茸茸的爪子挠得人手心痒。
小鸡们也长大了不少,绒毛换成了羽毛,黄澄澄的像一个个小绒球,已经能跟着母鸡在晒谷场里觅食了。小丫头正拿着碎玉米喂它们,小鸡们围着她叽叽喳喳地抢食,小花猫蹲在旁边,尾巴轻轻扫着地面,偶尔扑一下飞起来的小虫。
半个时辰后,面团醒发好了,体积膨大一倍,用手一按,能弹回来。李嫂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揉成圆滚滚的馒头,摆进蒸屉里。“蒸馒头得用大火烧开,再转中火蒸二十分钟,关火后焖五分钟再开盖,不然馒头会塌。”她一边说一边往灶里添柴,沼气火稳稳地烧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
蒸馒头的功夫,温室里的番茄也熟了几个——红彤彤的小番茄挂在藤蔓上,像一串串小红灯笼,摘下来咬一口,酸甜多汁,满口都是果香。“这番茄太开胃了!”苏晴咬着番茄,眼睛亮晶晶的,“等再多熟点,咱们就能做番茄炒蛋、番茄炖土豆,都是下饭的硬菜。”
周婶则摘了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脆生生的,用手一掰就能听见“咔嚓”声:“这黄瓜蘸酱吃最过瘾,咱们囤货里还有豆瓣酱,正好派上用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