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大学图书馆的地下案室弥漫着旧纸张和灰尘的气息。林峻按照匿名信息的指示,在古籍修复区的第三排书架前停下。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绘制于十六世纪,各大洲的轮廓歪斜而模糊。
巴别塔...林峻轻声念着地图下方的拉丁文注释。人类的骄傲,神的惩罚,语言的混乱。周振华在最后时刻提到的这个词,到底指向什么?
他按照信息指示,轻轻按下地图上耶路撒冷的位置。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咔哒声后,旁边的书架缓缓移开,露出后面的金属门。没有锁孔,只有一个视网膜扫描仪。
林峻犹豫了。这明显是个陷阱,但也是他们唯一的线索。
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峻猛地转身,看到陈国明站在阴影中。他比在伊甸园时更加憔悴,但眼神中的锐利不减反增。
周振华说的巴别塔是什么?林峻直接问道。
陈国明走到金属门前,进行视网膜扫描:一个始于冷战时期的全球监控计划,旨在通过收集所有人的数据来预测和防止冲突。听起来很美好,不是吗?
门滑开了,里面是一个小型控制室,屏幕上流动着林峻看不懂的数据。
问题在于,陈国明继续道,当这个系统在九十年代被私有化后,它的目标从预防冲突变成了优化社会。杨守诚是当时的核心科学家之一。
林峻注意到控制台上放着一个老式的磁带录音机:这是什么?
周振华留给你的。陈国明按下播放键。
磁带开始转动,先是沙沙的噪音,然后传来周振华的声音:
小林,如果你听到这个,说明我已经不在了。很抱歉以这种方式与你交谈,但这是唯一安全的途径。
巴别塔计划的核心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初衷是整合全球数据,破解人类行为的密码。但杨守诚和他的团队发现,与其理解人类,不如...重塑人类。
他们建立了一套社会价值评估算法,最初用于反恐筛查,后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的教育背景、职业、消费习惯、社交网络...所有这些都被量化、评分。
而我,成了他们在警局内部的眼线,负责确保任何可能威胁到这个系统的人都被...妥善处理。
录音在这里停顿,能听到周振华沉重的呼吸声。
吴晓芸的案子改变了一切。那个凶手,他的家族是巴别塔计划的主要投资人之一。我接到命令,销毁关键证据。我...照做了。
从那天起,我成了他们的囚徒。陈国明发现了真相,试图揭露一切,于是我奉命处理他。但我下不了手,只好策划了那场假死。
现在,他们准备将巴别塔升级到新阶段——不再满足于评估,而是要直接人类。培养舱中的那些人,只是开始。
录音中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周振华的声音变得急促:
记住,巴别塔的密钥藏在它的起源中。找到第一个测试点,你就能找到阻止系统的方法。还有,小心——
录音在这里戛然而止。
陈国明关闭录音机:警方在那天晚上突袭了周振华的藏身处。他没能逃脱。
林峻消化着刚刚听到的一切:第一个测试点在哪里?
就在这里。陈国明调出一张老旧的城市规划图,滨海大学,1978年。巴别塔系统的第一次实地测试。
图上标注着一个早已被拆除的心理学实验室。当时,研究人员在不告知的情况下,对全校师生进行行为模式分析和社会价值评估。
那次测试的数据成为了整个系统的基础。陈国明说,而杨守诚的突破在于,他发现可以通过特定的信息投放,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林峻想起顾铭生在电视直播中的演讲:就像他现在做的那样。
放大了千百倍。陈国明点头,通过媒体、网络、教育系统...他们在重塑整个社会的价值观。
控制室的屏幕突然全部变成红色,警报无声地闪烁。
他们找到我们了。陈国明冷静地说,比我预计的快。
他交给林峻一个加密U盘:这是巴别塔系统的后门程序。陆星宇知道该怎么用。
你不跟我们一起走?
陈国明露出一个苦涩的微笑:我的任务还没完成。而且,总得有人拖住他们。
他按下控制台上的一个按钮,另一道暗门打开,通向地下管道系统。
记住,小林,在林峻踏入暗门前,陈国明最后说,这个系统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有多强大,而在于它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它的选择是正确且必要的。
暗门在林峻身后关闭。他最后看到的,是陈国明平静地坐在控制台前,等待着追兵的到来。
***
在地下管道中跋涉了数小时后,林峻终于按照陈国明给的地图,找到了出口——一个废弃的地铁通风口。
他回到临时落脚点,发现其他人已经在那里等候。令人惊喜的是,蜂鸟也安然无恙地回来了,虽然带着一些轻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