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带着狄仁杰的密信,如同融入夜色的水滴,沿着采药人小径悄无声息地奔向益州城。而云雾山遗族寨中,则进入了暴风雨前短暂的宁静与紧张。
李元芳在寨中郎中和狄仁杰的照料下,伤势恢复得很快。遗族特制的草药果然有奇效,加上他本身底子雄厚,两日后已能挥剑活动,虽未痊愈,但已无大碍。他闲不住,便向墨渊长老请教鬼哭涧周边的地形地势、暗流毒障,并带着几个精干族人在外围进行试探性侦察,摸清了数处明哨暗卡的位置和换防规律。
狄仁杰则与墨渊长老进行了多次长谈,对云雾山遗族的历史、赤乌铜的特性以及司徒明一派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越发确信,司徒明与郭鸿瑾所图,绝非割据一方那么简单。赤乌铜若能大规模装备军队,其战力将远超寻常官军,足以成为撼动国本的巨大威胁。
“墨长老,依你之见,司徒明私下铸造的兵器甲胄,数量已至何等规模?”狄仁杰凝重地问道。
墨渊长老沉吟道:“据族中偶尔传回的消息,鬼哭涧内工匠日夜不停,加之利用水力锤锻,效率极高。这数年积累下来,装备数千精锐恐不在话下。而且,他们似乎还在尝试将赤乌铜与其他金属熔炼,以求更佳性能,甚至…仿制一些军国利器。”
狄仁杰心中凛然。数千套精锐甲兵,这已是一支足以发动一场局部战争的力量!更何况还可能涉及更危险的器械。必须尽快将其摧毁!
与此同时,益州城内,悦来客栈。
曾泰这两日如坐针毡。自那日狄仁杰与李元芳赴锦云轩之宴后便音讯全无,他派出的人手多方打探,只知锦云轩当夜确被官兵围困,后发生激战,但具体情形众说纷纭,有说钦差已遇害,有说被贼人掳走。观察使府对此事讳莫如深,只贴出告示称剿灭一伙勾结匪类的奸商,只字未提狄仁杰。
张环、李朗亦是焦灼万分,多次请命欲强闯观察使府或锦云轩废墟查探,都被曾泰强行压下。他知道,若狄公真已遭遇不测,他们这几人贸然行动无异于送死;若狄公尚在,必有后手。
就在第三日傍晚,曾泰正对灯发愁,忽闻窗棂极轻地叩响三声,两长一短,正是约定的紧急联络信号!
曾泰心中一紧,示意张环、李朗戒备,自己悄然靠近窗户,低声道:“何人?”
窗外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山重水复疑无路。”
暗号对上!曾泰连忙开窗,一个穿着山民服饰、面容精悍的汉子敏捷地翻窗而入,正是遗族信使。
“可是曾泰先生?怀英老爷有信!”信使取出绢布密信。
曾泰接过,就灯下迅速看完,脸上顿时露出狂喜与凝重交织的神色!狄公无恙!不仅查明了私矿位置,还策反了遗族!但裴文清是内奸!
“大人有何指令?”张环、李朗急问。
曾泰将密信内容告知二人。二人亦是又惊又喜。
“裴文清这狗贼!竟敢背叛朝廷!”张环怒道。
“当务之急,是调动可靠官兵!”曾泰沉声道,“狄公命我们设法调动官兵,但观察使府已不可信,裴文清更是内奸,我们该如何行事?”
李朗道:“或许可找益州郡守?郡守府与观察使府并非一体,或可信赖?”
曾泰摇头:“郭鸿瑾在剑南经营多年,树大根深,郡守是否与其沆瀣一气,尚未可知。贸然联系,风险太大。”
张环忽然道:“我记得狄公离京时,陛下曾赐予一道空白手谕,以备不时之需,由曾先生保管?”
曾泰猛地想起:“确有此事!”他立刻从贴身行囊中取出一道盖有皇帝玉玺的空白绢帛手谕,“持此手谕,可临时调动地方兵马!但需找到绝对忠诚可靠的将领!”
“裴文清是内卫暗桩出身,都能叛变,这益州军中,还有谁可信?”李朗皱眉。
曾泰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有一人,或可一试!左骁卫郎将赵正刚!此人乃已故老将军赵破虏之后,性情刚直,素来与郭鸿瑾不甚和睦,其麾下兵马也多驻防城外,较少受观察使府掣肘。”
事不宜迟,曾泰立刻仿照狄仁杰笔迹,在手谕上填写内容,授命左骁卫郎将赵正刚暂领益州防务,并率精兵五百,听候黜置使狄仁杰调遣,剿灭叛逆。落款盖上了狄仁杰的随身小印。
当晚,曾泰亲自冒险,持手谕秘密出城,前往左骁卫城外大营求见赵正刚。
赵正刚见到皇帝手谕和狄仁杰印信,又听闻郭鸿瑾、司徒明竟敢私铸兵器、谋害钦差,顿时勃然大怒,毫不犹豫接令。他虽与郭鸿瑾不合,但始终忠于朝廷,对狄仁杰更是久仰大名。
“请回复狄阁老,末将赵正刚,即刻点齐兵马,三日后子时,必准时抵达落马坡,听后调遣!若有差池,提头来见!”赵正刚声若洪钟,立下军令状。
就在曾泰暗中调兵遣将之际,观察使府内,亦是暗流汹涌。
裴文清跪在郭鸿瑾的书房内,脸色苍白。上首坐着面色阴沉的郭鸿瑾,旁边则是一身便服、眼神怨毒的司徒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