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离去,如同秋日里一片悄然飘落的叶子,并未在神都激起太多涟漪。唯有内卫府核心的几人,知晓他肩负着何等渺茫而又至关重要的使命。狄仁杰亲自为他挑选了十名最得力可靠的手下,皆是久经沙场、耐得苦寒的北地儿郎,又备足了雪橇、皮裘、肉脯与烈酒,更有一份阎立德根据古籍描述绘制的、极其简略的北海雪山推测图。
“元芳,此去万里,艰险异常。寻得‘冰魄火莲’固然是好,但若事不可为,保全自身,速速归来。”临行前,狄仁杰握着李元芳的手,殷殷叮嘱。他深知北地苦寒,环境恶劣,更有诸多未知险阻,此行实是无奈之下的豪赌。
“大人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李元芳抱拳,目光坚定。他没有多言,转身跨上战马,带着小队,如同离弦之箭,冲出神都,消失在北方苍茫的地平线上。
目送李元芳离去,狄仁杰心中的担忧并未减少。他将注意力转回神都内的局势。
对光德坊那个被捣毁的“暗月”教据点,后续搜查收获寥寥。对方撤离得十分彻底,除了留下一些无法追查来源的生活痕迹和几件破损的、带有鸮鸟标记的普通器物外,并无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那个地下仪式场所也已被某种力量部分摧毁,难以还原其完整结构。
然而,对那辆载着黑布包裹物件往城西而去的马车的跟踪,却有了确切的回报。
“大人,马车最终进入了……终南山境内!”负责追踪的内卫校尉禀报时,脸上带着一丝困惑与凝重,“他们在山脚一处名为‘栖云观’的破败道观外停下,将那个长条包裹移交给了观内接应的两名道士模样的人,随后便迅速离开了。我们的人不敢靠得太近,确认交接完成后,那两名道士便将包裹抬入了观内深处。”
“终南山?栖云观?”狄仁杰眉头紧锁。终南山历来是道教圣地,宫观林立,隐士辈出,但也因其山深林密,易于藏污纳垢。“暗月”教将污染圣物运往终南山的一座道观?这又是何意?是借助道教圣地的气息掩盖其黑暗波动?还是那座道观本身,就是“暗月”教的另一个伪装据点?
“查!立刻查明这‘栖云观’的底细!观主何人?平日香火如何?近期的出入人员可有异常?”狄仁杰下令。终南山不同于神都市井,内卫的力量在那里会受到诸多限制,调查必须更加谨慎。
“是!”
与此同时,对青铜小鼎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在狄仁杰的提醒下,阎立德不再执着于立即净化,而是转而深入研究小鼎本身的材质与铸造之谜。他刮取了一丝鼎身与黑色纹路交界处的微量粉末,通过复杂的药剂反应和显微镜(当时称为“叆叇”)观察,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阁老!您看!”阎立德指着显微镜下那些闪烁着奇异七彩光泽的金属微粒,“这些微粒……并非纯粹的铜锡铅,其中混杂了一种极其罕见的、名为‘星辰金’的异矿!此物据说只在某些陨星坠落之地偶有发现,其性至坚至韧,更能……一定程度上引导和稳定天地间的异种能量!前朝宫廷秘录中曾有记载,太宗皇帝曾偶得一小块,命工匠研碎掺入佩剑之中,以增其威!”
“星辰金?”狄仁杰心中剧震!又是与前朝太宗时期相关的异物!“你的意思是,正是因为掺入了这‘星辰金’,此鼎方能对黑暗污染有如此强的抵抗之力?”
“正是如此!”阎立德激动道,“而且,下官仔细比对了鼎身的仿古纹饰,发现其夔龙的眼睛部位,雕刻手法与鼎身其他处略有不同,更为古拙,似乎……是原物留存,而后人在重铸时,刻意保留了这一部分!”
原物留存?狄仁杰立刻让人取来之前“青鸾”案中缴获的、可能与前朝相关的玉器、金属碎片进行比对。当那枚从墨衡处得到的、刻有奇异纹路的青玉珏被放在放大镜下时,众人赫然发现,那玉珏中心云涡状的纹路核心,其雕刻的笔触与韵味,竟与青铜小鼎上那对夔龙之眼的雕刻风格,有着惊人的神似!
“同源!”阎立德脱口而出,“这玉珏与鼎上龙眼,很可能出自同一时代,甚至同一批匠人之手!”
线索在此刻猛地清晰了一瞬!这尊青铜小鼎,其核心部分(至少是龙眼)很可能是一件真正的商周古物,内嵌“星辰金”,不知何故流落西域,被祆教得到,制成了圣物容器。而后在前朝某个时期(很可能是太宗朝或更早),被人仿古重铸,加入了新的“日曜石”核心,形成了如今的模样。而那个重铸者,很可能与制作那枚青玉珏的匠人有关,甚至……可能就是“青鸾”案中那个神秘的“袁公”!
“袁公”不仅精通机关星象,还涉足古物修复与改造?他、祆教圣物、前朝秘辛、“星辰金”……这些碎片之间,究竟隐藏着怎样一条贯穿时空的暗线?
狄仁杰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个秘密似乎远比“青鸾”复辟或“暗月”教作乱要古老和深邃得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