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扭曲。失重。
这是陆彦秋意识重新凝聚后的第一感觉。B-0观测站的时空碎片如同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在光怪陆离、毫无规律可言的时间乱流中艰难地漂移。周围的景象不再是纯粹的静止苍白,而是变成了不断变幻的、破碎的色彩漩涡和扭曲的几何图形,偶尔能瞥见外界一闪而过的、陌生星域的冰冷光芒或是某个时间碎片里模糊的历史瞬间。声音也变得支离破碎,像是无数个电台频道重叠在一起,夹杂着尖锐的噪音和无意义的低语。
她的身体依旧被禁锢在缓慢的时间流速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需要耗费巨大的精神和漫长(主观感受)的时间。焦黑的右手传来一阵阵缓慢延绵的剧痛。但比肉体痛苦更折磨人的,是那种彻底的迷失感和对未知的恐惧。
羁绊的丝线依然存在,那三条连接着夜澈、临照、林晚残响的金色光线,在她意识的视野中坚韧地穿透混乱的时空,指向三个不同的、遥远的方向,成为这片混沌中唯一的道标。但它们传递回来的感觉十分微弱且复杂,无法精确定位,更像是一种模糊的方位指引和状态反馈。
夜澈的那根线,传递来一种极其矛盾的感受——大部分是死寂的冰冷和深沉的痛苦(仿佛被深埋冻结),但最核心处,又有一点极其微弱的、被重重封锁的悸动(如同在冰封下挣扎的心脏)。
临照的线,则是一种温暖却涣散的感觉,仿佛阳光下的尘埃,无处不在,却难以凝聚(像是在某个广阔却封闭的空间弥漫)。
林晚的线,几乎只剩下一点恒定的、悲伤的温暖余烬,不再有波动,只是固执地存在着(如同墓碑)。
依靠这些模糊的感觉,她根本无法判断他们具体在哪里,状态究竟如何,更别说引导碎片漂向确切的地点。她就像是一个手握粗糙罗盘却迷失在太平洋中心的溺水者。
漂流似乎永无止境。时空碎片偶尔会靠近一些较大的、相对稳定的时间泡沫或空间碎片,但都充满了危险的气息——有的散发着“园丁”那样的冰冷恶意,有的则是纯粹的自然险地,充满了撕裂性的能量风暴。她只能小心翼翼地、利用静滞水晶残存的微弱控制力,勉强避开最直接的撞击。
绝望如同附骨之疽,再次慢慢啃噬着她的意志。这样下去,要么是水晶能量彻底耗尽,碎片被乱流撕碎,要么是撞上某个无法抵御的危险,结局同样是毁灭。
必须做点什么!必须找到一个更精确的坐标!
她开始拼命回忆父亲笔记里所有关于时空、能量、频率的零星记载,回忆夜澈操控能量时的细节,回忆一切可能有用的知识。同时,她将大部分意识沉浸入那三条羁绊丝线,不再仅仅是感受,而是试图更深入地去“解读”其中蕴含的信息。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过程。她的意识几乎毫无防护地暴露在混乱的时空背景辐射下,同时深入连接远方三个状态极不稳定的个体(或残响),很容易受到反向污染或冲击。
时间(主观感受)一点点流逝。就在她感觉自己的意识快要被庞杂混乱的信息撑爆时,一个极其微弱的、被重复了无数次的信号,如同电台杂音中一丝规律的摩斯电码,突然被她从连接夜澈的那根丝线所混杂的冰冷与痛苦中捕捉了出来!
那信号极其微弱,断断续续,却带着一种熟悉的、机械的精准感!
是...夜澈的机械表?!
那块永远停在19:47的、承载着父爱和守护执念的机械表,竟然还在运作?甚至在某种无意识状态下,通过夜澈那作为“信标”的疤痕,向着外界发送着极其微弱的、代表其永恒时间的频率信号?!
这信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在此刻,对于拥有同样频率记忆(父亲的光斑密码、夕阳路径图都与之相关)且极度敏感的陆彦秋来说,它就是一个无比珍贵的定位信标!
虽然无法知道具体位置,但至少指明了夜澈所在的方向和大概的“距离”(通过信号强弱模糊感知)!
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连接临照的那根温暖涣散的丝线中,她也捕捉到了另一丝极其微弱的、却带着强烈指向性的能量波动——那是一种渴望、呼唤、试图凝聚的意念,其核心频率,竟然指向了一个她非常熟悉的、带着向日葵香气的、36.5℃的生命温度!
是临照!她的意识或者说残存的本质,在某个地方,本能地、不断地回忆和呼唤着这个代表“活着”的温度!这个强烈的意念,也透过羁绊丝线传递了过来!
两个点!夜澈的方向和临照的“温度”意象!
陆彦秋的心脏(意识核心)剧烈跳动起来!她疯狂地调动静滞水晶最后的力量,不再是无目的的漂流,而是尝试以夜澈的机械表信号为方向舵,以临照的36.5℃生命呼唤为模糊的终点意象,艰难地调整着这个时空碎片的漂流方向!
这是一个极其吃力且效果缓慢的过程。碎片在乱流中艰难地转向,如同巨轮在风暴中调整航向,每一次微小的偏转都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和时间(主观感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