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上午九点,浪潮娱乐法务部会议室。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纸张的混合气味。长条会议桌被厚厚的文件铺满,《星光院线资产负债表》、《银幕租赁合同》、《银行贷款协议》……一份份文件被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代表着不同的风险等级。
高浪坐在主位,眉头微蹙,正在翻看一份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初步尽职调查报告。他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但领带有些松散,显然已经投入工作多时。
“所以,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糟?”高浪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指了指报告上的一个数据,“实际负债超过12亿,而不是之前预估的8亿?”
法务部总监陈明推了推眼镜,沉声回答:“是的,高总。我们发现星光院线在2017年扩张时,通过旗下空壳公司‘星途投资’又额外借贷了4亿,用于在三四线城市收购小型影院。这笔债务没有体现在其公开财报中,属于表外负债。”
财务总监张远补充道:“更麻烦的是,这笔贷款的年利率高达15%,如果不能按时偿还,对方有权申请资产保全,到时候我们连银幕都可能保不住。”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原本15亿的收购预算,加上3亿的设备升级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突然冒出来4亿的隐形债务,总投入将达到22亿,大大超出了预期。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刘一菲走了进来,她穿着一件米白色的羊绒衫,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她没有直接坐下,而是走到高浪身边,将平板递了过去。
“我昨晚联系了周明老师,他帮我找到了星光院线前财务总监李建国。”刘一菲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李总监提供了一些关键信息,都在这里了。”
高浪接过平板,屏幕上是一份录音文件和几张聊天记录截图。他点开录音,里面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男声:“……王健林那边已经和星光的张总接触过了,开价18亿,条件是星光必须剥离那4亿的表外负债……张总正在犹豫,因为万达要求收购后全面更换管理团队……”
“万达也盯上星光了?”投行高管林辰惊讶地说,“他们不是已经是行业第一了吗?为什么还要和我们抢这块‘肥肉’?”
“不是抢,是‘围堵’。”刘一菲走到会议桌旁,拉开椅子坐下,“根据李总监的说法,万达已经察觉到我们想通过收购院线补全发行短板。他们的目标不是星光院线本身,而是阻止我们建立下沉市场的发行渠道。一旦我们收购失败,短期内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标的,《丝路情缘》和《逆光奔跑》的下沉发行就会受制于人。”
高浪关掉录音,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大脑飞速运转。他看向刘一菲:“一菲,你有什么想法?”
刘一菲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调出了另一份文件:“这是我让张远做的‘星光院线核心价值评估报告’。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它在二三线城市的87家影院,尤其是那32家位于购物中心的黄金点位。至于那4亿的表外负债,李总监透露,贷款方‘汇通小贷’的实际控制人是王健林的一个远房亲戚。这很可能是一个局,万达想逼我们知难而退。”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起来:“我的建议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我们公开宣布对星光院线的收购意向,并放出风声,愿意溢价20%,也就是18亿收购,但前提是星光必须先自行清理所有债务。这会给星光的张总施加压力,也让万达的‘低价收购’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第二步呢?”高浪追问,他已经感觉到刘一菲有了全盘计划。
“第二步,釜底抽薪。”刘一菲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我已经让我的私人律师团队开始调查‘汇通小贷’的资金来源和放贷资质。李总监提供的证据显示,这笔4亿的贷款合同存在多处违规,比如没有真实的资金流水记录,利率也远超法律规定的上限。只要我们能证明这笔贷款无效,星光的负债问题就迎刃而解,万达的算盘也就落空了。”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刘一菲这周密且大胆的计划惊呆了。她不仅预见到了万达的介入,还找到了对方的命门,甚至连调查的人手都已经安排妥当。
高浪看着刘一菲,眼中充满了欣赏和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的依赖。每次在他看似陷入绝境时,刘一菲总能像一盏明灯,为他照亮前路。这种默契和信任,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合作伙伴。
“就按一菲的方案执行。”高浪站起身,语气恢复了往日的果决,“陈明,你负责起草收购意向书,下午就发给星光院线。张远,你配合一菲的律师团队,整理所有需要的财务证据。林辰,你去接触几家其他的投行,放出我们准备高价收购星光的消息,给万达制造舆论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