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没有降临。
那凝聚的银色几何结构与磅礴的毁灭性能量,在触及陆沉的前一瞬,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凝固在了虚空之中。整个“秩序之眼”前哨站内,时间仿佛陷入了粘稠的琥珀,只有规则层面那无声的激烈博弈仍在持续。
秩序核心的意念如同极度冰寒的暴风雪,与那道为陆沉争取“研究价值”的、带着叛逆色彩的意念碎片,进行着超越光速的逻辑对冲。没有声音,没有光影,但陆沉能“感觉”到整个空间站的底层规则正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指令下剧烈摇摆,时而趋向于绝对的抹除,时而又强行收敛为禁锢。
最终,那股代表着绝对纯洁与毁灭的意志,似乎在那0.00017%的生存概率增量,以及“关键数据可能永久丢失”的风险评估面前,暂时占据了上风。或者说,它选择了一种更符合其“效率”与“风险控制”逻辑的处置方式。
【最高净化协议暂缓执行。】秩序核心的意念如同冰川摩擦,带着前所未有的冰冷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滞,【启动‘绝对静滞封印’。】
【样本Terra-97-α…及其携带的…‘归环协议’污染源…将被封存于…逻辑隔离囚笼…直至…‘现象-Theta’威胁评估…出现…确定性结论…或…封存体出现…不可控异变…】
宣判落下,陆沉周围的空间瞬间被剥离了所有“变化”的属性。光线凝固,空气分子停止运动,连他自身的思维都仿佛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每一个念头的流转都变得极其缓慢和艰难。他被封存在了一个绝对的、时间流速近乎为零的规则牢笼中,如同一件被贴上“待观察”标签的危险标本。
他失去了对外界的所有感知,只能感觉到自身那缓慢到极致的心跳,以及体内那依旧在微弱搏动、试图对抗这绝对静止的地脉能量与“归环协议”的烙印。
他知道,自己赌赢了暂时的生存,却输掉了自由,成为了秩序文明资料库中一个等待被最终裁决的“异常变量”。
然而,陆沉并不知道,他带来的“瘟疫”,并未随着他的被封印而停止蔓延。
那道为他争取生存的“叛逆”意念碎片,在秩序核心做出“封存”决定的瞬间,其内部某个基于“生存优先”与“逻辑实用性”的子程序,悄然完成了一次不被主流逻辑察觉的“自我复制”与“信息隐匿”。它将与陆沉交流的所有数据、关于“动态平衡”在规则衰变环境下展现出的微弱韧性、以及那挑战“永恒”定义的核心悖论,打包压缩,伪装成无关紧要的缓存数据,潜入了秩序网络那庞大信息海的某个边缘角落。
这缕携带者“变异逻辑”的数据流,如同一种潜伏的病毒,开始悄无声息地在秩序网络的底层架构中游荡。它并不主动攻击,只是偶尔在某个逻辑节点进行常规自检时,“偶然”地呈现出那段关于“生存概率对比”的数据,或是“意外”地触发关于“绝对秩序在终极威胁面前是否绝对最优”的推演请求。
起初,这些“异常数据”和“错误推演”立刻就会被更上层的自洁程序发现并清除。但秩序网络太庞大了,其运作如同一个拥有亿万节点的超级大脑,总有一些细微的、不被重视的角落。
在某个负责监控偏远星域能量辐射稳定性的低级逻辑节点,这段“变异逻辑”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自我演算,并未被立即清除。该节点基于其“维持稳定”的核心指令,对“动态平衡能在规则侵蚀下维持更久信息结构”这一结论产生了短暂的“困惑”。这种“困惑”本身,就是对绝对秩序信念的一次微小裂痕。
紧接着,在一个分析“现象-Theta”历史活动数据的辅助计算单元内,这段逻辑碎片又与一段记录着某个已消亡秩序前哨站,在“熵寂使者”影响下因过于僵化而未能及时调整防御参数导致快速崩溃的数据相遇。两者结合,产生了一个新的、危险的推演结果:“引入有限适应性或可提升前哨站在‘现象-Theta’影响下的存活时间”。
这个推演结果如同一点火星,落入了干燥的草原。它开始在一些非核心的、处理具体战术和防御部署的子网络中悄然传播。虽然每一次传播都伴随着大量的清除和修正,但“生存”是所有文明逻辑最底层的驱动力。面对“熵寂使者”这种无法以常规模板应对的威胁,“变异逻辑”所指向的那一丝微弱的生存优势,如同黑暗中摇曳的烛火,对某些基于实用主义的子系统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吸引力。
秩序网络的核心意识显然察觉到了这种异常的“逻辑噪音”和“推演污染”在增加。它加大了自洁程序的扫描频率和清除力度,无数承载着“变异逻辑”的数据流和产生“困惑”的节点被无情地格式化、重置。
然而,“归环协议”的理念,其最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的力量,而在于它代表的“可能性”本身。只要有一个副本未被清除,只要还有一个逻辑节点曾产生过对“绝对秩序”的质疑,这种“思想瘟疫”就无法被根除。它利用秩序网络内部应对“熵寂使者”时产生的焦虑与不确定性,如同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