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陌如同一位最高明的指挥家,游刃有余地穿梭在宾客之间。他与叔公聊几句洪门旧事,与格林教授探讨一下当前经济,与老威廉寒暄几句德州石油,又不忘关照每一位租客和公司下属。整个客厅里中西合璧,笑语喧哗,各种语言交织,却在他的协调下显得异常和谐融洽。
同一时间,广西百色,林国栋的老家。
凌晨四点,山村的寒气尚未散去,林国栋家的新楼房就已经灯火通明。林国栋把最后一件外套穿上,对着屋里喊了一声:建军、建国,狗娃,该起了!
王建军第一个从客房出来,已经穿戴整齐:林大哥,我们都准备好了。
王建国揉着眼睛跟在后面,打了个哈欠:好家伙,这比在部队出操还早啊。
狗娃精神抖擞地跑出来:哥,我都听见杀猪声了!
四人走到村口的打谷场,这里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六口临时砌成的大灶火光熊熊,映红了半边天。村里所有的男劳力几乎都到齐了,分成了几个小组忙活着。
村东头的林老屠夫带着几个壮汉正在处理最后两头肥猪,杀猪刀在晨曦中闪着寒光。见林国栋过来,林老屠夫擦了擦额头的汗:国栋娃子,这第六头猪马上就完事!好家伙,你这手笔,咱们村过年从来没这么阔气过!
另一边,村里的女人们围坐在几十个大盆前,手脚麻利地处理着鸡鸭。四十二只鸡、四十二只鸭都要在今天处理干净。
国栋来了!一个正在拔鸭毛的大婶笑着招呼,你看看这鸭子多肥,都是按你说的,挑的最好的!
林国栋蹲下来看了看:辛苦各位婶子了,晚上让大家吃个痛快!
王建军和王建国不用吩咐,自觉地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中。王建军帮着搬运刚宰杀好的猪肉,王建国则去帮着刮鱼鳞——四十二条草鱼要在中午前全部处理好。
林大哥,这阵仗真够大的。王建国一边刮鱼鳞一边感叹,我在北方当兵时,团里会餐都没这么热闹。
旁边一个正在洗菜的老汉接话:后生,你是不知道,咱们村这还是头一回这么齐心办年饭!多亏了国栋娃子!
林国栋在人群中穿梭指挥,声音已经有些沙哑:
三叔,蒸笼都检查过了吗?四十桌的米饭可不是小数目!
放心吧国栋,八个大蒸笼都试过了,保证不误事!
二婶,配菜切得怎么样了?
快了快了!这白菜、萝卜管够!
上午九点,所有的食材基本处理完毕。六头猪被分解成大块,在六口大铁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四十二只鸡一半准备白切,一半准备红烧;四十二只鸭则要做成当地的特色啤酒鸭;四十二条鱼全部清蒸。泡发的木耳、腐竹,自家种的白菜、萝卜、蒜苗等蔬菜堆成了小山。
林国栋把王建军和王建国叫到身边:接下来要准备祭祖了。建军,你去帮三叔公准备香烛纸钱;建国,你带几个人去把祠堂再打扫一遍;狗娃,你去看看春联都贴好了没有。
十点左右,全村人都换上了最好的衣服,聚集在祠堂前。三叔公主持祭祖仪式,林国栋作为林家长子,恭敬地将猪头、全鸡、全鱼三牲摆上供桌,带领全村男子行跪拜大礼。香烟缭绕中,肃穆的仪式让所有人都沉浸在传统的年味里。
祭祖结束后,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孩子们在刚刚摆好的四十张八仙桌间追逐嬉戏,女人们开始往桌上摆放碗筷,男人们则围着灶台,准备最后的烹饪工作。
林国栋站在打谷场的高处,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对身边的王建军和王建国说:看到没有,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年。等你们到了纽约,怕是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
王建国咧嘴一笑:能在走之前经历这么一回,值了!
王建军默默点头,眼神中流露出难得的温暖。
时近正午,浓郁的香气已经弥漫在整个村子上空。四十张八仙桌整齐排列,每桌八条长凳,场面颇为壮观。村长敲响了挂在老榕树上的铜钟,高声喊道:老少爷们儿们——准备开席咯!
全村五百多口人闻声而动,笑着、闹着,按照辈分和亲疏关系各自入座。孩子们眼巴巴地盯着厨房方向,大人们则互相敬烟、聊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林国栋站在主桌前,环视着这热闹的场面,深吸一口气,对身边的王氏兄弟说:走,咱们也入座。今晚,不醉不归!
喜欢纽约1981:内外八门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纽约1981:内外八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