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学院地下主控中心的会议室,此刻被最高级别的灵能屏障与物理隔音层重重包裹。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与会者仅有五人:林砚、韩青、龙夏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以及全球委员会轮值主席及其安全顾问。
中央的全息星图被放大到极致,太阳系如同一个微缩的沙盘,悬浮在会议桌上方。两个刺目的光点被着重标记:一个是众人熟悉的织女星方向,如今已是一片象征沉寂的灰色;另一个,则是刚刚从南极冰盖下那上古前哨遗迹中破译出的、闪烁着不祥红光的崭新坐标——位于柯伊伯带外侧,一个邻近却陌生的星域方向。
“……所以,结论是,”韩青的声音带着连续高强度工作后的沙哑,但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敲打在每个人的心脏上,“我们之前的关注焦点,很可能从最开始就错了,至少是不完整的。”
他操作着控制终端,将南极遗迹中解析出的残缺航行日志、那个重复的坐标序列,与GDSN(全球深空监测网络)过去数年收集到的、所有未被重视的“背景噪音”和异常读数进行交叉比对、大规模计算模拟。
全息星图上,代表着数据流的光线疯狂穿梭、汇聚,最终在那个新发现的“威胁坐标”周围,形成了一片比其他区域明显更密集、更活跃的异常数据云。
“上古文明前哨的最终指令是‘规避…静默…’,其监视目标明确指向这个坐标点。而我们现有的、有限的深空监测数据,虽然无法直接捕捉到类似织女星那样的明确‘信号’,但在这个坐标方向,确实存在着无法用已知自然现象解释的、持续性的微弱背景扰动。”
韩青调出了一组复杂的频谱图和能量分布模型。
“看这里,还有这里……这些微弱的引力子涨落、背景灵能辐射的特定频段偏振……它们太微弱,太分散,以前一直被我们当作仪器误差或宇宙背景辐射的正常波动忽略掉了。但当前哨坐标这个‘钥匙’出现后,将这些碎片拼凑起来……它们呈现出一种非随机的、潜在的结构性!”
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最终的、也是最具冲击力的结论:
“综合现有所有信息,我们有超过百分之七十八点三的置信度判定:上古文明所警示的‘潜在威胁’,其源头并非来自织女星方向,而是这个!”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那个闪烁的红点上。
“这个‘威胁坐标’,才是真正需要我们必须以最高警惕去面对的存在!”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龙夏统帅部的代表,一位肩章上缀着将星的中年男子,脸色铁青,放在桌上的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委员会轮值主席,那位来自中立小国的老者,呼吸明显急促了几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安全顾问则快速记录着,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百分之七十八点三!这个概率在科学上或许还不够绝对,但在关乎文明存续的战略判断上,已经足够触目惊心!
他们一直将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资源和忧虑,都投向了织女星方向,为此争论是否要主动联系,为此构建监听网络。可现在,一个更近、更隐蔽、并且被上古文明明确标记为“威胁”的目标,就潜伏在“家门口”不远处的黑暗里!
这种认知被彻底颠覆带来的冲击,让这些见惯风浪的大人物们也感到了脊背发凉,一种被更危险猎手窥视,而自己却差点搞错方向的强烈后怕感攫住了他们。
“也就是说……”轮值主席的声音有些干涩,“我们之前关于织女星信号的所有争论,关于是否主动暴露的纠结……可能都是在为一个次要目标,甚至可能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干扰项’而消耗精力?”
“目前无法断定织女星信号完全无关,”林砚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但在这极致的平静下,是比万年寒冰更冷的决断,“但它的重要性,必须重新评估。”
他站起身,走到全息星图前,目光如刀,扫过那两个坐标。
“我们之前的策略,是基于单一未知来源的‘被动应对’和‘内部发展’。但现在,情况变了。”林砚的手指,先指向灰色的织女星方向,然后,坚定地移到了那个刺眼的红色“威胁坐标”上。
“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方向明确的‘疑问’,而是至少两个来源不明、意图未知的‘潜在接触者’。其中一个,被远古的先行者明确标记为‘威胁’。”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提议,立即进行全球战略转向!”
“第一,调整深空监测计划优先级。将GDSN至少百分之七十的监听、观测资源,立刻转向持续监控‘威胁坐标’方向。集中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全力解析该方向的一切异常,寻找任何可能的规律、模式,或者……活动的迹象。”
“第二,织女星方向的监听降为次级,但并非放弃。以更高保密等级,维持现有监听阵列,记录数据,但不投入过多新增资源。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两个坐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联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