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牺牲自我铸就的精神屏障,如同一道无形的护盾,将“末影”基地笼罩其中。那种萦绕不散的认知扭曲感彻底消失,空气都仿佛变得清新了几分。然而,物理上的安全,却无法驱散弥漫在每个人心头的沉重。
基地中央,那台以赵明生命为核心的精神屏障发生器无声地运行着,柔和的光晕与“驱雾之锚”的蓝光交织,像一座沉默的纪念碑。人们经过时,都会不自觉地放轻脚步,投去复杂的一瞥——有感激,有敬畏,更有难以言喻的悲伤和一丝隐秘的负罪感。
生存的代价,第一次如此赤裸、如此惨烈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张强变得异常沉默,训练时近乎残酷地压榨着自己和队员的极限,仿佛想用肉体的疲惫掩盖内心的波澜。他无法忘记赵明坐进装置前那个平静的眼神,那与他想象中的壮烈牺牲完全不同,却更让人揪心。
林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外围侦查,带回的地图越来越精细,标记的威胁点也越来越多。她用近乎自虐的工作量填充着每一分秒,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让自己的思绪停留在那份无奈的抉择上。
苏晚晴的医疗帐篷里,压抑的啜泣声时有传来。她不仅要治疗身体上的创伤,更要安抚那些因同伴牺牲而精神崩溃的幸存者。她自己的眼眶也时常泛红,却始终保持着专业和冷静,只是握着那枚祖父怀表的时间,明显变长了。
刘三刀几乎住在了技术工坊里,对着那台还在运行的装置和一堆赵明留下的草图纸发呆,嘴里反复念叨着:“应该还有办法的,一定还有的……小子,你再给我点时间啊……”他像是要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精力都榨干,试图从中找到一条不需要牺牲就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技术路径,以此来告慰那个年轻的灵魂。
整个基地的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粘稠的空气。
陈末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理性的部分告诉他,那是当时情况下成功概率最高的选择,是符合“最优解”逻辑的。但看着赵明生命消逝的那一刻,某种属于“人”的情感模块,依旧在他冰冷的数据思维中产生了强烈的扰动。
他独自站在了望塔上,望着远方那片吞噬了赵明妹妹线索、也隐藏着规则诡异体的迷雾。视网膜上,UI界面冷静地悬浮,新一天的情报已经刷新:
【今日情报(已刷新)】
【危机】:精神屏障发生器基于生命能量的运行模式无法持久,预计将在雾潮峰值到来前12小时彻底失效。(剩余稳定时间:约60小时)
【机缘】:苏晚晴的怀表符号与赵明最后调试的能量回路存在隐性共鸣。结合“驱雾之锚”的稳定能源,有可能构建一个低功耗、可持续的“精神滤网”,虽无法完全阻挡强化后的“低语者”,但可大幅削弱其影响。
【隐秘】:张强因赵明之死产生的强烈情绪波动,正在无意识淬炼其火焰能力,使其能量纯度提升,更接近“净化”属性。
危机并未解除,只是被推迟了。而机缘,则指向了另一条路——一条融合了技术、遗迹知识与人性温度的道路。
陈末深吸一口冰冷的、带着霉味的空气,转身走下了望塔。他不能让自己,让整个团队,沉溺于悲伤和自责中。生存的战役,还在继续。
他首先找到了把自己关在工坊里的刘三刀。
“刘工,”陈末的声音打破了工坊内死寂的气氛,“缅怀逝者的最好方式,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而不是陪他一起埋葬。”
刘三刀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有些茫然。
陈末将【机缘】情报中关于“精神滤网”的构想,结合自己的分析和推演,清晰地阐述出来:“我们需要改变思路。赵明用生命证明了能量共鸣的有效性,但他也为我们指明了另一个方向——利用稳定的外部能源(驱雾之锚)和特定的符号共鸣(苏医生的怀表),构建一个低消耗的‘滤网’,而不是强效的‘屏障’。这或许无法让我们高枕无忧,但足以在雾潮中争取到关键的时间窗口。”
刘三刀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对……对!滤网!消耗更低,可持续!我怎么没想到!赵明那小子最后调整的那个回路,那个谐振频率……”他猛地扑到桌前,抓起图纸和工具,重新投入了疯狂的计算和设计中。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不再是绝望的自责,而是带着使命感的狂热。
接着,陈末找到了正在给伤员换药的苏晚晴。
“苏医生,我们需要你的怀表,以及你对其符号的理解。”陈末直言不讳,“赵明的牺牲为我们争取了时间,但现在,我们需要你的帮助,来寻找一条更可持续的道路。”
苏晚晴微微一颤,下意识地握紧了胸前的怀表。这不仅是祖父的遗物,此刻更仿佛承载着赵明未尽的希望。她没有丝毫犹豫,轻轻解下怀表,递了过去:“我明白。需要我做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