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 元亨,利贞,无咎。
含义: 至为亨通,利于守持正固,没有灾祸。随卦上卦为兑,代表泽、愉悦;下卦为震,代表雷、行动。雷震于泽中,泽水随之而动,象征随从、顺从、适应。它阐述了如何通过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恰当的时机来随从,从而获得亨通。核心在于内心守正(利贞),外在灵活应变,如此便可避害趋利,无所咎害。
故事:随道者------姜尚的渭水之遇
在商末周初的动荡年代,一位胸怀韬略却年已垂暮的贤者姜尚(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静待时机。他的一生并非一味主动进取,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深刻领悟了“随”道的奥秘——何时该静待,何时该跟随,又如何以随而显。
初九 · 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译文: 官职有所变动,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出门与人交往能够成功。
含义: 随从之初,所处的职位或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官有渝)。此时应坚守正道(贞吉),主动走出原有的小圈子,与外界的贤德之士交往(出门交),如此便可建立功业。
初九故事:
商都朝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喧嚣。那是酒池肉林的奢靡,是炮烙之刑的惨嚎,是诸侯献贡的谄媚,也是底层百姓无声的喘息。在这片看似鼎盛、实则腐朽的繁华之下,一身粗布长衫的姜尚,默默收拾着他那简陋的行囊。
他曾在商朝为官,职位不高,却足以让他看清这庞大帝国内里的脓疮。纣王力能托梁,才智本不下于人,却沉溺于妲己的温柔乡,宠信费仲、尤浑等佞臣。酒池肉林夜夜笙歌,忠臣良将如比干、梅伯,或遭剖心,或受炮烙,鲜血染红了宫阶,也染红了姜尚的眼。
“官有渝……”他低声自语,指尖拂过那枚代表着他微末官职、如今已被他弃如敝履的铜牌。官职发生了变动——不,是他主动选择了变动,选择了离开(官有渝)。
同僚劝他:“子牙兄,何苦如此?乱世求存,苟全性命已是不易。商虽苛政,然大厦未倾,何不随波逐流,谋一安身立命之所?”
姜尚摇头,目光沉静如古井:“随波逐流,易;随道而行,难。此间之‘随’,非随权势,非随苟安,乃随天理,随民心。商王无道,逆天虐民,若继续留在此处,非但不能施展抱负,恐同流合污,污了平生所学。此非‘渝’之凶,乃‘渝’之始吉也。”
他追求的,是守持内心的正道(贞)。这“贞”,是他年少时在昆仑山下苦读兵书韬略、洞察天象人事所立下的济世安民之志。这志向,不容于这污浊的朝歌。
于是,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姜尚背起简单的行囊,一头白发在风中微扬,毅然走出了朝歌那沉重高大的城门。他没有回头,步伐坚定。这不是落魄的逃亡,而是主动的出走,是向着更广阔天地迈出的第一步。
“出门交有功……”他念着这爻辞的后半句,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固守一隅,只能坐井观天;唯有走出固有的圈子,方能结交四方豪杰,洞察天下大势(出门交)。
他的第一站,是黄河之畔。滔滔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如同这天下大势,看似由商廷主导,实则暗流汹涌。他在河边结庐而居,白日里或垂钓,或研读带来的几卷竹简;夜晚则与往来的船夫、行脚的商人、甚至流浪的武士交谈。
从这些看似卑微的人口中所到,他拼凑出了比官场文书更真实的天下图景:东夷叛乱不断,消耗着商朝国力;南方诸侯离心离德;西岐之地,那位被称为“西伯”的姬昌,正在广施仁政,引得四方百姓向往……
“西伯仁德,善待老者,关爱幼童,就连路上捡到骨头都会妥善安葬,不忍其暴露荒野。”一个从西边来的老商人这样对他说。
姜尚默默记在心里。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验证这些传闻。
他继续游历,向北进入燕赵之地。这里民风彪悍,多慷慨悲歌之士。在一处市集,他遇到了一位因得罪权贵而流落江湖的退役军官。两人在酒肆中对坐,一碗浊酒,畅谈天下兵事。
军官谈及商军看似强大,实则军纪涣散,将领贪墨成风,士卒怨声载道。又谈及各地诸侯私兵,虽装备精良,却缺乏统一调度和崇高目标。
“若有一支师出有名、纪律严明、上下一心的仁义之师,则天下可图。”军官慨叹道。
姜尚目光微闪,并未接话,只是为对方斟满了酒。他心中关于未来战争模式的构想,却愈发清晰。这次交谈,无疑是一次“有功”的积累——积累了宝贵的军情认知。
离开燕赵,他折向往东,进入齐鲁之域。这里文化积淀深厚,多有饱学隐士。在一座山清水秀的谷地,他拜访了一位闻名已久的智者。两人不谈俗务,只论天道、易理、阴阳变化。
“宇宙洪荒,皆循其道。治国用兵,亦不外如是。”智者捻须而言,“顺天应人者昌,逆天悖人者亡。商纣逆天,其亡不远矣。然新主未现,潜龙在渊,需待时而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