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良马追逐,利于在艰难中守持正固。每日熟练车马防卫,利于有所前往。
含义: 蓄积到一定程度,如同良马可以驰骋(良马逐),但仍需在艰难中坚守正道(利艰贞)。要不断练习技能(闲舆卫),为未来的行动做好准备(利有攸往)。
九三故事:
又是几个寒暑交替。
当初那个在车轮废墟前羞愧难当的少年蓄,如今已长成一位挺拔的青年。岁月的沉淀和持续不懈的积累,在他身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他的眼神温润而专注,举止间带着一种经过思考的沉稳。虽然依旧不像狩猎队的勇士们那般肌肉虬结,但多年的劳作和学习,让他褪去了弱不禁风的模样,肩背变得宽厚,手臂也有了坚实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他的学识和心性,已得到了部落上下的一致认可。他不仅精通文字、星象、草药,更在老工匠爿的悉心指导下,真正掌握了造车的全套技艺。他亲手制作的两辆载重车,至今仍稳健地服务于部落的运输,再未出现过“舆说辐”的窘况。
族人提起他,不再带有任何怀疑,而是由衷的尊重,称他为“我们的蓄”。
然而,真正的考验,总是在平静之后不期而至。
这一年,从春末到盛夏,老天爷仿佛忘记了降雨。太阳每日毒辣地炙烤着大地,河流日渐消瘦,露出干裂的河床。田里的禾苗蔫头耷脑,从翠绿变得枯黄。山林里的动物也因缺水而变得稀少、狂躁。
部落赖以生存的泉水,出水量只剩下细细的一缕。
焦灼的气氛,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整个部落。祭祀祈雨的仪式举行了一次又一次,牺牲奉上了最肥美的牲畜,但天空依旧湛蓝,没有一丝云彩。
“再这样下去,别说秋收,就是入冬的口粮都成问题……”首领眉头紧锁,在议事的大屋里来回踱步,声音沉重。
几位长老也面露忧色,议论纷纷。
“听说,西北方向,越过三座大山,有一支‘雨师部落’。”一位最年长的长老,用拐杖点了点地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传说他们世代供奉雨神,掌握着呼唤甘霖的秘法。或许……我们可以去求助。”
西北方向?三座大山?
屋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凝重和畏惧。那是一条从未有人完整走过的路。密林深涧,猛兽出没,更有传言说山中居住着不欢迎外人的精怪。派谁去?谁能承担如此重任,穿越这未知的艰险,并成功说服神秘的雨师部落?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缓缓聚焦到了静静坐在角落的蓄身上。
他博学,能应对路途上的各种状况;他沉稳,不会轻易被危险吓倒;他善于沟通,或许能打动雨师部落。更重要的是,他为了部落的存续,绝不会吝惜自身的力气。
首领走到蓄面前,目光灼灼:“蓄,部落需要你。此行,如同良马奔赴草场,关乎我族存续。你,可愿往?”(良马逐)
蓄抬起头,迎上首领和长老们期盼的目光。他没有丝毫犹豫,站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蓄,万死不辞。”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四个字,却重若千钧。
接下任务的蓄,并没有立刻出发。他如同最老练的猎手,开始了周密准备。
他仔细检查了那辆由他亲手制作、最坚固的四轮马车,更换了磨损的皮带,给车轴加满了兽脂。他挑选了两匹部落里最耐劳的驮马,亲自喂养梳洗,培养默契。
他整理行囊:不仅仅是干粮和清水,更有他绘制的简陋地图、辨别方向的骨制罗盘、应对蛇虫和伤病的草药粉、用于交换的精致皮货和彩色的贝壳。
每一天清晨,在族人尚未醒来时,他便驾着马车,在部落外围的空地上练习。不是简单的驱驰,而是模拟各种复杂路况:急转弯、陡坡缓降、穿越模拟的溪流和碎石滩。他练习如何在疾驰中稳定车身,如何在马匹受惊时迅速控制,如何利用地形规避可能的危险(曰闲舆卫)。
同时,他再次向老采药人和曾远行过的猎人请教,将可能遇到的植物、野兽、地形特征,以及应对之法,一一牢记于心。
七日后,一切准备就绪。黎明时分,蓄驾着满载希望和物资的马车,在全体族人沉默而庄重的注视下,驶出了部落,义无反顾地扎进了西北方向的茫茫山林。
路途的艰险,远超想象。
所谓的“路”,大多是野兽踩出的小径,或是干脆没有路。马车在密林中穿行,树枝如同鬼爪,不断刮擦着车厢,发出刺耳的声音。陡峭的山坡,需要他下车在前用力牵引,甚至用肩膀顶住车板,防止下滑;泥泞的沼泽,需要他铺上随身携带的木板,小心翼翼一寸寸挪动。
毒辣的日头,冰冷的夜露,防不胜防的蚊虫叮咬……体力与意志,时刻经受着极限考验。
更危险的,是那些隐伏的威胁。
一次,马车经过一片浓密的灌木丛,一条色彩斑斓的毒蛇猛地弹射而出,直扑拉车的马匹!蓄眼疾手快,一直放在手边的长矛迅疾刺出,精准地将毒蛇挑飞,避免了马匹受创惊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