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溯的到来,
让燕四白在懵逼过后,又得知了师姐的不幸。
为了让这位师侄学成,回去医治师姐,
燕四白再次把方力溯带到了书房:
“虽然你的师父情况很紧急,
但你必须花时间参透这些典籍,
我再教你辨识药材和中医诊技,你才能...”
方力溯打断道:“不必了师叔,
这些典籍我已经参透,可以直接跳过这一步。”
“你读过医书?”
燕四白一愣,问道:“你虽然是师姐的徒弟,
但是当年我的师父只把医术传给了我,没有传给师姐,
那你是从哪里学的?”
方力溯想了想,随口应道:“自学罢了。”
“自学就敢说自己参透了?胡闹!”
这一刻,燕四白的眼神闪过一丝不屑,
他拂袖道:“学无止境!
我研读医书数十年,时常还需要把它们拿出来温习,
有时候还会发现新的不解之处,反复推敲。”
冷哼一声,
燕四白严肃地看着方力溯:
“方师侄,自信是好事,
但盲目自大,是没办法让你进步的!!
如果你是这样的学习心态,
哪怕付出一生的努力,也没办法治好你师父的脚的!!”
方力溯第一次见到这么生气的燕四白,
“真是个较真的老头。”
他轻叹一声,说道:“既然这样的话...
你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帮你解惑。”
“你?给我解惑?”
“对,我教你医理,你赶紧教我其他的。”
燕四白一愣,
等会...现在究竟是谁在教谁?
...
突然,燕四白的眼神变得凌厉:
“行,那我就考考你,”
燕四白想了想,问道:“《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何解?”
方力溯随口应道:
“‘上工’指的是最高明的医生,
他们善于在疾病未发生或未恶化时提前干预,防病于先,
就比如说...
我提前知道某人会因为吃拼好饭拉肚子,
我让他不要点那家的套餐,
但是他坚持要点,
于是我就趁他不注意,提前在他饭里...
加入炒白术,石榴皮,肉豆蔻,乌梅粉,
怕被他发现,不敢下药太重,
但下药轻了...又担心他还是喷射,耽误我宝贵的时间,
于是经过我的反复测试,
发现以上四味药最佳的剂量分别是2g、1g、0.5g、1.5g,
确保他达到欲拉又止,止又欲拉,
最后只用一个屁,就化解了这场危机,
成功防病于先...听懂掌声!!!”
“???”
燕四白感觉自己的脑袋发烫,
那是CPU在燃烧...
他说的...是这么个道理,
可又好像说不上哪里怪怪的...
有一说一,方师侄是有点底子的...
...
方力溯摆摆手:“师叔,这太简单了,
我要的是你不会的题,
抓紧时间问,我赶着往下学。”
“你...”
燕四白从书架上掏出两本医书:
“《伤寒论》说,外感风寒,首选桂枝汤,
《温热论》则认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必须改用改用凉药,
两者相矛盾,我想不通,
是不是可以说,这两本书有一个是错的?”
...
此话一出,把方力溯也给问住了。
的确,两本书上就是这么写的,
即便自己已经医理全通,但也没办法解释这个矛盾。
“方师侄,你也说不上来吧?!”
燕四白负手而立,接着说道:
“中医博大精深,上承医典之玄奥,下启百家学说之纷繁。
阴阳五行,变化无穷,
六经辨证,其象难测!
单是《黄帝内经》中的一论,历代注家解法便有七十二种分歧,
诸多医理,至今仍有医家争论不休!
我穷极一生,也没办法说自己参透,
你年纪轻轻,未免太过口出狂言!!”
...
突然,方力溯眉头一挑:
“师叔,我懂了~”
燕四白狐疑地看了过来:“那你倒是说说,
着作《伤寒论》的张仲景,和着作《温热论》的叶天士,到底谁错了?”
方力溯自信地应道:“他们两个都没错。”
“都没错?那是为何?!”
这一刻,燕四白的眼中闪过一丝求知欲。
自从师父仙逝,就再也没有和人讨论过医理,
只靠自己多年来的研读,
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疑问,无人解惑,
他迫切希望方力溯不是口嗨,
而是真正地说出两者矛盾的缘由。
...
方力溯神情自若,淡淡地说道:
“矛盾的所在,只不过是时代背景与疾病本质不同罢了。”
他拿起《伤寒论》,解释道:“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是东汉末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