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髙所言极是,他的言行足以让人感受到这一点。
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
“难怪他能让我如此放心,柴髙行事向来稳妥,在找到可行之策前,绝不会轻易许诺。
”
这便是朝臣们对柴髙的共识。
有了这样的印象,再想提出异议便难上加难。
因此,别以为柴髙今日的地位来得轻松。
这一切都源于他从未失手的战绩,正是这些累积的成就,使得众人不敢轻易反对。
若有人质疑,只需拿出真凭实据即可。
若真要打赌,柴髙可不怕冯去疾。
他手中还有两项未公开的发明,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自然是印刷术,而指南针也会在合适的时机亮相。
不过,指南针需待海军建立后再推出。
如今的大秦虽有水师,却仅限于近海航行。
若想真正征服海洋,既需要勇气,也离不开技术。
对此,柴髙并不着急。
他已着手绘制龙船的设计图,这些本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巨舰,将因他的到来而诞生。
至于目标,他早已定下。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设计出木牛流马,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这些器械能在他的指挥下化作最强大的战力。
至于海上霸主——长达一百二十多米的宝船,眼下还不是亮相的时机。
待大秦扫平陆上最大的劲敌——匈奴之后,它才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倘若连这头号劲敌都无法摆脱,想要在远洋贸易中攫取巨额利润简直是痴人说梦。
中丞大人何时筹备?下官随时听候差遣,不如散朝后即刻商议?要么这样——下官在中丞府恭候,待您得空时指点一二,其余事项……
杜志,中丞方才返朝,连府门都未踏入。
你这般急切,莫非膝下有女要许配给中丞?
始皇帝难得打趣杜志。
他深知这位臣子痴迷器械研制,至今未育子嗣。
** 可不愿柴髙步此后尘——如此聪慧的头脑若无人继承,实乃憾事。
不过那幅巨舰图纸已令他心驰神往。
按柴髙所言,此舰专为远洋航行打造,既可操练水师,日后还将进献更宏伟的舰船。
自昨夜与扶苏对饮起,始皇帝便觉醺然未醒。
柴髙带来的变革太过震撼,恍若梦境。
但他明白柴髙的决策无比正确。
更令人震惊的还在后头——当柴髙提出新主张时,满朝哗然。
学子们不仅要承袭先贤思想,更需掌握开创未来的技艺。
除经史子集外,算术与格物同样重要。
算术?中丞所指莫非是算筹?此等微末小道也配列入官学?除了记账核数还有何用?大人莫非说笑?
质疑声刚起便迅速低落。
连始皇帝都露出讪色——他刚被儿子扶苏上了一课。
当他接过那幅绘满奇异符号的巨舰图样时,恍如面对天书。
父皇,这些数字是太傅三日演算所得。
儿臣近日随太傅修习算术,其中奥妙无穷。
譬如这道题……
被教育的 ** 暗自苦笑:这位太傅究竟还有多少本领?方才扶苏徒手演算,竟胜过宫中最好的计吏。
此刻他彻底明白,这位中丞绝非等闲——若论智谋,自家儿子怕是永远要被牵着鼻子走。
柴髙提出这些建议后,获得了全力支持。
语言和数学不必多说,就连技术方面也深得始皇帝认可。
大秦的能工巧匠本就稀少,而柴髙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民生到军事,这位中丞贡献的发明还少吗?酿造的烈酒岂是仅供享乐?治疗外伤的消毒酒精从何而来?风筝、马镫、炼铁炉又是谁的功劳?
柴卿,你所说的这些若要实施,需耗时多久?朕总觉得要耗费漫长岁月,恐怕难以亲眼见证成果。
陛下,微臣所言的未来愿景,不仅陛下无缘得见,就连臣等亦难目睹,甚至扶苏公子的子嗣能否见到都未可知。
群臣闻言皆惊。
柴髙此言何意?莫非暗指陛下无法长生?为何连扶苏的子嗣都可能无缘得见?难道实施这些需要如此漫长的时光?
但臣确信一事:自大秦 ** 君主起,必将见证这番景象。
届时将崛起一个辉煌强盛的大秦。
若能妥善推行,纵使百世之后,臣不敢妄言疆域几何、民生如何,但今日所为必将永载史册。
准奏!柴髙,既然是为大秦千秋基业,自当竭力而为。
你有何具体建议?务必做到尽善尽美。
陛下,臣建议设立专职机构,可命名为教育司。
暂由范增执掌,此人正在云阳考察,待其归来即可赴任。
其余事宜暂由臣与李斯大人筹备。
始皇帝欣然应允。
对于柴髙的建言,他确实格外重视。
这些举措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嬴政深知,自己的功过是非并非自说自话,终将由时间检验、后人评说。
因此对柴髙的提议,他视作能够名垂青史的要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