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不仅如此,所有与保障房相关的干部,都住进了“保障房”!
清源县的黎明,总是带着一种安逸的味道。但今天,这份安逸被一声声惊恐的犬吠撕得粉碎。
紫金别墅区,退休的王老正牵着他的宝贝泰迪散步。老人家一身白色太极服,步履稳健,几十年养成的习惯雷打不动。当他溜达到孙国富那栋气派的欧式别墅前时,脚步却猛地顿住了。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晨雾太浓,看走了眼。
眼前的景象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睡醒。原本那座金碧辉煌、门口立着维纳斯女神像的豪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怎么形容呢?像是一座被遗弃了三十年的筒子楼,还是施工队半途跑路的那种。
墙体斑驳,露出灰黑色的水泥底子,上面还带着模板拆卸后留下的粗糙印记。窗户小得可怜,像是被人硬生生从墙上抠出来的几个洞,玻璃浑浊,框体歪斜。门口那两尊引以为傲的女神雕像,一个断了胳膊,一个没了头,孤零零地立在那里,透着一股滑稽的凄凉。
王老的嘴巴慢慢张开,足以塞下一个鸡蛋。他活了七十多年,从未见过如此离奇的景象。一夜之间,拆了重建?就算是神仙施工队也没这么快。
他手里的泰迪犬对着那扇薄薄的木板门,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呜咽,全身的毛都炸了起来,仿佛门后有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
“怪事……真是怪事……”王老喃喃自语,牵着狗,绕着这栋“新建筑”走了一圈,越看心越凉。这房子,和他年轻时下乡扶贫见过的危房,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他不知道,这场诡异的“城市更新”,并非只发生在这里。
同一时间,县城东边的“翰林雅居”小区。
清源县建筑工程监理公司的总负责人钱宏远,正准备开始他风雅的一天。他有早起练字的习惯,书房里挂着他花重金拍下的一幅前朝名家山水图,是他最珍视的藏品。
他推开书房的门,整个人僵在原地。
书房还是那个书房,但又完全不是了。墙上那张价值连城的山水图,孤零零地挂在一面……毛坯墙上。墙面坑坑洼洼,连腻子都没刮,用手一碰,簌簌地往下掉沙子。他那张名贵的红木书桌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仿佛刚从工地上刨出来。
“我的墙!我的画!”钱宏远发出一声哀嚎。他冲过去,小心翼翼地想把画取下来,手指刚碰到墙壁,一块拳头大的墙皮就带着灰沙剥落下来,砸在他的脚面上。
他低头一看,那墙皮里,分明裹着一截烂木头和半个塑料瓶盖。
这个场景,他无比熟悉。不久前,为了应付检查,他亲手签过字的“惠民居”项目整改报告里,附的就是这种墙体的照片,当然,报告里写的是“已彻底整改”。
一股寒气从钱宏远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他踉跄着后退,一屁股坐在地上,目光呆滞地看着这间突然变得家徒四壁的书房。
相似的场景,在清源县的各个角落同步上演。
县质监站负责建材验收的王科长,早上醒来,习惯性地走到阳台,想迎着朝阳伸个懒腰。他家的阳台是全景落地窗,视野极佳,不锈钢护栏擦得锃亮。
他手刚搭上护栏,那根粗壮的护栏杆却发出一声令人牙酸的“咯吱”声,剧烈地晃动起来。他吓得魂飞魄散,猛地缩回手,定睛一看,原本锃亮的不锈钢护栏,此刻竟变得锈迹斑斑,几根连接处的焊点薄得像纸片,仿佛一用力就能掰断。
王科长腿一软,瘫倒在地。他脑子里,瞬间浮现出“惠民居”项目里那些一模一样的阳台护栏。当初开发商送来的样品是合格的,但实际用的什么货色,他收了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样的阳台护栏后面。
而“惠民居”项目的承建商老板,外号“周扒皮”的周福生,他的遭遇则更具讽刺意味。
周福生的豪宅在郊区,带一个巨大的私人游泳池,是他最得意的地方。此刻,他正穿着睡袍,站在泳池边,面如死灰。
清澈见底、铺着蓝色马赛克瓷砖的泳池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散发着恶臭的墨绿色大水坑。水面上漂浮着烂菜叶、塑料袋,甚至还有一只破了的解放鞋。一股下水道返水的味道,混杂着霉味,直冲鼻腔。
这不就是“惠民居”那个因为防水没做好,常年积水的地下室的放大版吗?
周福生感觉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扶着旁边一棵枯树,哇地一声吐了出来。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黎明时分,通过电波迅速蔓延。
“喂!老钱吗?出大事了!我家……我家他妈的变成毛坯房了!”第一个电话是质监站的王科长打给监理公司的钱宏远,声音都在发抖。
钱宏远正坐在满是沙土的地上发呆,接到电话,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老王!你也是?我的墙……我的墙也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