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纪委的“调查”
省纪委的谈话室比市纪委的更冷。空调开得足,冷风从天花板的出风口灌下来,落在林辰后颈上,激起一串细密的鸡皮疙瘩。他面前的桌子擦得锃亮,映出郑主任紧绷的下颌线——这位周志国的老战友,从昨天下午开始,已经审了他八个小时。
“林辰同志,我们再确认最后一次。”郑主任把一张照片推到他面前,照片是用长焦镜头拍的,画面模糊,只能看出是林辰和王海涛在会所包厢里说话,“你说你拒绝了利益输送,那为什么要在这种地方见面?”
林辰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了点,那是他缓解疲惫的小动作。“王海涛以汇报工作为由约我,我本想拒绝,但他说有社区活动中心的重要材料要交。”他抬眼看向郑主任,目光平静,“我知道这种场合敏感,所以全程开了录音。”
他从口袋里掏出录音笔,放在桌上。这是父亲以前用的,老人总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没想到真派上了用场。“您可以听听,里面能清楚地听到我拒绝他提出的‘利润分成’,以及要求他必须保证工程质量的对话。”
郑主任的脸色沉了沉。他本想借这张模糊的照片大做文章,没想到林辰早有防备。旁边的年轻干事想拿录音笔,被郑主任用眼神制止了。“刘斌呢?”他换了个话题,语气更冷,“你和他私下往来频繁,他被查后,你有没有转移过相关证据?”
“我和刘斌的所有通话,同样有录音。”林辰拿出手机,点开录音文件夹,“他每次以赵部长的名义施压,我都录了音,这也是我后来能顺利撇清关系的证据。至于转移证据——”他笑了笑,“我没做过违法乱纪的事,不需要转移任何东西。”
郑主任盯着他看了很久,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慌乱,却只看到坦荡。他突然觉得,周志国这次可能踢到了铁板——这个看似温和的年轻部长,远比他们想象中谨慎、坚韧。
谈话暂停时,林辰被安排在休息室待命。沙发上铺着褪色的人造革,空气里有股旧烟草的味道。他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手腕上的桃木珠硌着掌心,让他想起父亲。护工早上打电话说,父亲今天精神不错,已经能自己喝粥了,他心里稍安。
没等多久,门被推开,张涛跟着纪检人员走了进来。看到林辰,张涛眼神闪烁了一下,避开了他的目光。“张副部长,麻烦你再说说当时招标会的情况。”纪检人员拿出笔录本。
张涛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刻意的客观:“林部长确实在评审会上反对过启航公司中标,说他们资质有问题。”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但最后审批文件上,还是他签的字。我当时劝过他‘再等等’,他说‘项目不能停’,现在想来……可能是有难言之隐吧。”
这番话看似中立,却在暗示林辰“明知故犯”,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林辰看着张涛,突然明白了。从招标会到部务会,从交文件到现在的“作证”,张涛的每一步都踩得精准——他从来不是周志国的“墙头草”,而是埋得很深的棋子。之前的“配合”,不过是为了稳住自己,好收集更多能用来攻击的“证据”。
“张副部长记性不太好。”林辰开口,声音平静,“当时你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还主动帮我整理了省厅的特批文件,这些聊天记录,我这里有备份。”
张涛的脸瞬间白了。他没想到林辰连聊天记录都留着,手里的水杯晃了晃,水洒在裤子上都没察觉。纪检人员看了看林辰,又看了看张涛,在笔录本上画了个问号。
张涛的作证草草结束。他走的时候,没敢看林辰,脚步踉跄,像丢了魂。林辰望着他的背影,心里没有愤怒,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身边的人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站稳脚跟。
下午三点,纪检人员突然接到电话,说纪委门口有人闹事。郑主任皱着眉出去处理,林辰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没过十分钟,他的手机响了,是护工慌张的声音:“林部长,不好了!林大爷不见了!护工去打饭的功夫,病房就空了,床上的衣服也不见了!”
林辰的血液瞬间冲上头顶。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跑,刚到走廊就撞见郑主任,对方拦住他:“林辰同志,你不能离开——”
“我父亲不见了!”林辰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急切,“他刚醒没多久,还拄着拐杖,你们门口闹事的人是不是他?”
郑主任愣了一下,想起刚才那个坐在台阶上、抱着串木头珠子不肯走的老人,脸色变了变,侧身让开了路:“快去看看吧。”
林辰几乎是冲进电梯的。电梯下降时,他的心跳得像擂鼓,脑海里全是父亲摔倒的画面。出了纪委大楼,远远就看到台阶下围了几个人。一个熟悉的身影坐在最下面的台阶上,背微微佝偻,怀里紧紧抱着个东西,正是那串裂开的桃木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