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洞府虽略显潮湿,但灵气充沛,环境静谧。杨凡首先花费了数日时间,仔细检查并熟悉了洞府外围的隐匿与防护阵法。这阵法比青苔坊市那简易洞府的强上不少,足以隔绝筑基期以下修士的探查,让他真正有了一丝安全感。
随后,他便开始了漫长的闭关。
首要任务,是彻底驱除背后伤口中残留的火毒。那地火熔河中的火精非同小可,其火毒如附骨之疽,极难清除。他尝试运转《厚土诀》灵力去磨灭,效果甚微。
忽然,他想起磐石道人留下的修行感悟中,提及土行灵力并非一味厚重防守,亦可演化“燥土”之意,以燥克热,吸收转化异种能量。他尝试按照感悟中的法门,调整灵力运转,将一股精纯的土行灵力转化为带着丝丝燥热、仿佛能吸干水分的气息,缓缓导向背后的伤口。
“嗤……”
一丝丝微不可闻的轻响传来,那顽固的火毒在这股“燥土”灵力的作用下,竟真的开始被缓慢吸收、转化,虽然过程依旧缓慢痛苦,但总算看到了彻底清除的希望。
足足用了半个月时间,日夜不停地运转此法,杨凡才终于将最后一丝火毒彻底化去。背后的硬痂脱落,露出新生的粉嫩皮肉,虽然还有些脆弱,但已无大碍。至此,地火熔河之行带来的伤势,才算真正痊愈。
伤势尽复,状态重回巅峰,甚至因为驱除火毒时对灵力掌控的磨练,修为隐隐还有所精进。杨凡没有停歇,立刻将全部心神投入到了《戊土真罡》的修炼之中。
他盘膝坐在石床上,取出那枚得自磐石洞府的《戊土真罡》玉简,再次仔细研读。这一次,结合磐石道人留下的修行感悟,他对这门神通的理解更加深刻。
《戊土真罡》,核心在于“凝”、“炼”、“罡”三字。
“凝”,是将自身本就精纯的土行灵力,以特殊法门千锤百炼,压缩凝聚到极致。
“炼”,则是引外力(最初阶段最好是精纯的土行煞气或庚金之气,若无,则以自身灵力模拟其意)入体,如同打铁般反复捶打、淬炼那凝聚的灵力,祛除杂质,使其发生质变。
最后,方能诞生出一丝至纯至刚、坚不可摧的“戊土真罡”!
修炼过程描述得清晰,但实际做起来,却艰难无比。
杨凡首先进行“凝”的步骤。他引导丹田内浑厚的《厚土诀》灵力,按照玉简记载的复杂路线在特定经脉中运转,每一次循环,都试图将灵力压缩一分。初时还好,随着压缩程度加深,经脉开始传来剧烈的胀痛感,仿佛要被撑裂,丹田内的气旋也因灵力被不断抽离压缩而变得不稳定。
汗水很快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眼神坚定,紧守心神,毫不松懈。他知道,这是修炼神通的必经之路。得益于《厚土诀》打下的雄厚基础和磐石道人的感悟指引,他虽痛苦,却并未出现灵力失控的迹象。
三日之后,他终于成功将一缕约莫发丝粗细的土行灵力,压缩到了原本十分之一的体积,颜色变成了深沉的暗黄色,散发着一种沉重、稳固的气息。这,便是“凝”的第一步成果。
接下来,是更危险的“炼”。他没有土行煞气或庚金之气,只能按照法门中记载的替代之法,以自身神识为锤,以意志为火,模拟外力捶打之感,对这缕凝聚的灵力进行淬炼。
他集中全部神识,化作一柄无形的小锤,小心翼翼地、一下下地“敲打”在那缕暗黄色灵力之上。
“嗡!”
每一次“敲打”,那缕灵力都会剧烈震颤,连带着他的神识和肉身都传来撕裂般的痛楚!这比之前压缩灵力还要痛苦数倍!仿佛有人在用烧红的铁棍捅刺他的灵魂和经脉!
仅仅“敲打”了十几次,杨凡便感觉神识消耗巨大,头痛欲裂,不得不停下来休息。而那缕暗黄色灵力,虽然体积又缩小了一丝,颜色也更深沉了一点,但距离蜕变为“真罡”,还差得远。
“难怪玉简中说,修炼此神通,需大毅力,且进展缓慢。”杨凡吞下一枚凝气丹,一边恢复灵力神识,一边苦笑。照这个速度,想要练成第一缕真正的戊土真罡,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但他没有气馁。休息完毕,便再次投入那近乎自虐般的修炼之中。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洞府内不见天日,只有青年修士一次次压缩灵力,一次次以神识捶打,一次次汗如雨下,一次次因剧痛而面容扭曲,却又一次次顽强地重新开始。
期间,他也并未完全放下其他。偶尔会停下神通修炼,参悟磐石道人留下的其他修行感悟,尤其是关于灵力滋养肉身、壮大神识的部分。他发现,在修炼《戊土真罡》的过程中,虽然痛苦,但自身对灵力的掌控力、经脉的坚韧度、乃至神识的强度,都在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提升着。这算是痛苦修炼中的意外之喜。
同时,他也开始利用那五百灵石和戊土精粹。他没有挥霍,只是定期取出少量戊土精粹,置于身前,借助其散发的精纯土灵气辅助修炼。这使得他《厚土诀》的修炼速度提升了不少,修为稳步向着练气五层巅峰迈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