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抗战争结束后的这两年相对和平的时期里,人们发现苏令仪的才华远不止于生物学。
她以惊人的速度自主学习并掌握了海量的数学与物理前沿知识。
在蓝星历2年初,她似乎“随手”就解开了一个困扰数学家近百年的世纪难题,其证明过程简洁而优美,让顶级数论大家为之折服。
紧接着,她又将目光投向了理论物理的皇冠——超弦理论。
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颖数学工具,巧妙地解决了其中纠缠多年的物理自由度问题,意外地统一了五种超弦理论中的三种!
现在的她,在蓝星科学界眼中已不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一位横跨多个基础学科、思维深不可测的“全才”!
或者说,“天才”!
凭借这些无可争议的、足以光耀一个时代的成就,她毫无悬念地被授予了蓝星联合科学院首位“首席科学官”的殊荣。
今天,她受邀前来,并非以主角的身份,而是作为见证者和最高科学权威的代表。
此时,项目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院士,激动地走到幕墙前,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
“诸位同仁,诸位同志!”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伟大的爱翁发表了那篇划时代的巨着《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为我们揭示了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奥秘,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而今天,我们站在这里,无比自豪地向各位展示,我们蓝星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与汗水,摘取的又一项属于未来的科技成果——”
随着他的话音,那面巨大的乳白色玻璃幕墙内部的光线开始变化,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完全清晰,将后方实验舱内的景象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一台结构极其复杂、充满了精密的线圈、奇异金属环以及能量传导结构的庞大装置,静静地固定在实验平台中央。
它约有卡车大小,流线型的银色外壳上闪烁着幽蓝色的指示灯,无数粗细不一的能量管线如同血管般连接其上,散发出一种冷峻而强大的科技美感。
老院士用尽全身力气,激动地宣布:
“一台‘曲率驱动引擎’原理验证机!!”
这项伟大的突破源于魔都高能物理研究院团队长达数十年的理论积累、从天鹰星舰上获取的逆向技术,以及近年的集中攻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刹那间,整个观察大厅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压抑着的惊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曲率引擎!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人类可能即将掌握真正意义上的、不依赖于克林玛科技的光速航行能力!
意味着蓝星文明向着自主驰骋星辰大海的梦想,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苏令仪站在人群中,平静地看着那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引擎,镜片后的双眸深邃如星海,无人能窥知她此刻究竟在想着什么。
她的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极难察觉的弧度。
在所有人的见证下,项目负责人肖老院士深吸一口气,亲自操控隔离实验舱中的机械臂。
他小心翼翼地将一个精致的不锈钢“烈阳号”星舰模型,放置在原型机前方特制的、光滑如镜的展示平台正中央。
其他研究员最后一次检查了所有传感器、能量读数以及真空环境参数。
“各单元报告状态!”
“能量核心稳定!”
“时空计量阵列就绪!”
“超高速摄影系统启动!”
“环境参数正常!”
所有绿灯亮起。
肖院士站在控制台前,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那台凝聚了毕生心血的引擎上,声音洪亮而庄严地宣布:
“曲率驱动引擎原型机,第五次验证实验——开始!”
低沉的嗡鸣声瞬间充斥整个实验室,并非来自空气振动,而是强大的能量场扭曲局部空间所带来的、直接作用于感知的微妙压迫感。
主光屏上,一个鲜红的倒计时数字开始跳动。
十…
九…
八…
每一位在场者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锁定了隔离舱内那个小小的、反射着金属冷光的“烈阳号”模型。空气仿佛凝固了。
三…
二…
一!
嗡鸣声戛然而止。
一切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机器停止了运作,指示灯熄灭,实验舱内陷入一片死寂。
那台卡车大小的引擎和平台上的模型,都一动不动地停留在原地。
失败了?
能量不足?
结构不稳定?
一瞬间,各种猜测和失望的情绪刚要浮上众人的心头,甚至有人已经准备发出叹息。
然而,肖院士的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无比自豪的笑容,他伸手指向观察窗:
“大家看!看那个模型的位置!”
众人闻言,立刻再次聚焦。
只见那个“烈阳号”模型,依旧静静地立在平台上,但它的位置……变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