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六名中书谒者与六十名识字小吏中,有六名谒者与二十四名小吏,负责日常随侍太子,传达各项指令与安排。”】
【“剩下的六名中书谒者与三十六名识字小吏,则由我吏部与户部分别各取一半,辅助两部日常工作的运转。”】
【“至于八百名侍从与仆役,户、农、工三部各分得二百人,吏、刑两部各五十人,礼部则安排一百人。”】
【“以上,便是东宫六部目前人员的基本配置情况。”】
【太子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果然不愧是他的“蔡师”,确实老练稳重,处事井然有序。】
【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了户部尚书章邯。】
【章邯也早已准备好,开口道:“为了便于六部开展工作,陛下在上林苑划拨了两千亩土地供我等使用。”】
【“不过,这两千亩地目前都是荒地,需由我们自行开垦后方可使用。”】
【“同时,陛下拨付的钱粮物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足够供养两千人一年的衣食用度。”】
【“另外,陛下还将安排人在上林苑为六部人员建造居所,所需材料、人力等皆由朝廷供给。”】
【“但具体建制样式与布局,还需我们自行规划安排。”】
【话毕,章邯望向扶苏,扶苏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
【接下来,农部尚书许子神情振奋地说道:“我可即刻带领门下弟子前往开垦荒地,并研究提升农产的耕作之法。”】
【扶苏未多言语,点头示意他先坐下。】
【随后,工部尚书相里季也干脆地说道:“我也可即刻组织人手,研究改进耕作器具的工艺与结构。”】
【扶苏再次点头,示意其稍安勿躁,转而看向刑部尚书蒙毅。】
【蒙毅略显沉思地问道:“不知殿下欲为六部设立何种法度?如此我方可着手构思制定。”】
【立规设法,总得有个方向,否则他也无从下手。】
【扶苏并未立刻回应,反而反问:“蒙卿可还有其他疑问?”】
【蒙毅摇头,表示目前仅此一问。】
【最后,扶苏的目光落在了礼部尚书张苍身上。】
【张苍略显迟疑地开口道:“臣也尚不清楚殿下对礼部的具体安排,不知该如何着手。”】
【相较于吏、户、农、工、刑五部事务清晰,礼部虽主教化礼仪,但眼下却难见其用武之地。】
【听罢众臣所言,扶苏心中对六部的情形已有大致了解。】
【若用两个词来形容,便是:“茫无头绪”与“莽撞行事”。】
天幕之上,太子六部纷繁杂乱的景象清晰可见,殿下的众臣也不禁露出一丝笑意。
管理,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之事。
单说一个最基础的问题:朝廷的钱粮已经发放至六部手中,那六部又该如何分发至各下属人员?
是章邯亲自主持,一个个发放?
还是由章邯委派人手,进行分发?
亦或由众人于固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领取?
此外,俸禄的发放时间又该如何安排?
月初?月中?还是月末?
更别提两千多人的衣食住行等琐碎问题——
谁负责提供衣物?
谁来安排饮食?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细小,实则繁琐。
当然,若扶苏依现有九卿体制,在东宫另设一套“小九卿”体系,这些问题自也不难处理。
因为在现行的九卿体制中,这些事务本就由相关的下属机构负责处理。
然而,太子扶苏所设立的六部体系,是一套全新的管理体系。
而掌管这六部的各位尚书,除了担任吏部尚书的纲成君蔡泽,曾在大型部门中展现过实际且丰富的管理经验之外,
其余如章邯、许子、相里季、蒙毅、张苍等人,其实都是初次担任要职,首次独立负责一个部门的运作。
因此,在这六部之中,唯有吏部尚书蔡泽在上任后第一时间,便在吏部下设立了三个司署,将各项具体事务进行细化分工,使得工作井然有序。
而其余五部的尚书,至今尚未意识到应在各自部门下设多个分支机构,以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若不及时加以规范,未来五部的工作将异常混乱。
各种事务将会如潮水般集中到五位尚书身上,令他们应接不暇,手忙脚乱也在所难免。
因此,目前就看这五位尚书是否已经察觉到这一问题,或者身为吏部尚书的蔡泽是否会出面提醒他们。
但群臣普遍认为,如果五位尚书未能及时察觉,那么在接下来的小廷议结束后,纲成君蔡泽很可能会主动提醒其他几位尚书。
毕竟蔡泽不仅是吏部尚书,更是太子扶苏的“蔡师”,肩负辅佐太子治理六部的职责,自然不会坐视其余五部持续混乱。
【在听取了其他五部尚书的汇报后,蔡泽眉头微皱。】
【因为太子扶苏已经察觉的问题,他自然也早已看在眼里。】
【他也没想到,虽然已经口头任命他们为六部尚书超过半个月,可到现在,其余五人仍未在各自部门下设立任何下属机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