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总结会的军用帐篷里,柴油取暖器嗡嗡作响,把零下 15℃的寒气挡在帆布外。赵刚把保温杯放在折叠桌上,杯底的水渍在地图上晕开一小片,他手指点着 “蓝军干扰站” 的标记,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这次演习最险的就是电子干扰,要是没有 SCV 的备用频道,咱们的防线早被撕开了 —— 现在说说问题,大家都别藏着掖着。”
蔚林峰坐在帐篷角落,手里的记录本摊开在膝盖上,笔尖在 “演习问题清单” 下面划了三道横线:1. 通讯抗干扰能力不足(备用频道仅支持摩尔斯电码,带宽窄);2. SCV 机械臂格挡手雷后,校准误差增加 0.05mm;3. CMC300 动力甲未参与实战测试,单兵与机械协同存在空白。他抬头时,刚好对上老 K 的目光,对方正摩挲着战术手套的粘扣,显然也在琢磨刚才的干扰问题。
“我先说。” 老 K 往前倾了倾身,手肘撑在桌上,“特种排的单兵通讯器抗干扰等级不够,蓝军 500W 干扰站就能全覆盖,下次得换军工级的加密模块 —— 还有小杨,这次虽然进步大,但在绊线前还是顿了半秒,回去得加练地形侦察。”
小杨坐在老 K 旁边,手里攥着支铅笔,笔尖被指甲掐出一道印子。听到自己的名字,他立刻挺直腰:“我知道,下次我会提前扫雷,保证不拖后腿。” 老 K 看了他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没再说话 —— 这是老兵对新兵的认可,比任何表扬都实在。
李铁山突然举起手,掌心还沾着 SCV 机械臂的润滑油:“SCV 的问题我来说!刚才格挡手雷后,我查了校准数据,误差多了 0.05mm,虽然不影响用,但要是真打起来,精准度差一点就可能误事 —— 得在机械臂上加个‘应急校准按钮’,碰到冲击后能一键复位。” 他说着,用手指在桌上画了个按钮的形状,“还要把备用通讯的带宽扩宽,摩尔斯电码太慢,要是急着传坐标,根本来不及。”
赵刚听完,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蓝色文件夹,封面上印着 “保密” 二字。他翻开文件夹,抽出一张 CMC300 动力甲的设计图,推到蔚林峰面前:“蔚总,你们研发的动力甲,这次演习没赶上用,但总部很重视 —— 下次演习,我们想让特种排试试,看看‘单兵 + 动力甲 + SCV’的协同效果。”
蔚林峰的指尖碰到设计图,纸质的凉意透过指腹传来。他想起动力甲的神经连接模块,还有系统预警的 “外星生物强腐蚀性体液”,突然抬头:“赵营,动力甲的装甲得加抗腐蚀涂层 —— 这次演习没遇到化学攻击,但要是真在边境遇到特殊情况,普通钛钢涂层扛不住。”
赵刚愣了一下,随即点头:“你考虑得周到,我让装备部加个项 —— 对了,总部还说,要是动力甲测试顺利,可能会列装边防连,到时候你们工厂的生产压力会更大,需要军方协调材料,尽管开口。”
李铁山凑过来看设计图,手指点在动力甲的肩甲位置:“这地方要是能加个接口,就能挂 SCV 的备用零件,单兵在野外就能修装备 —— 上次我在 SCV 上试过,钛钢接口很结实,承重没问题。” 蔚林峰眼睛一亮,立刻在记录本上补了一句:“CMC300 动力甲新增‘SCV 零件适配接口’,提升野外维修效率”,笔尖划过纸页,比刚才更用力 —— 这是把机械协同从 “宏观” 落到 “微观” 的关键一步。
小杨盯着设计图上的动力甲,眼里满是好奇:“穿上这玩意儿,能扛住子弹吗?跑起来会不会沉?” 老 K 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别瞎问,等测试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 不过先把你的基础训练搞好,不然就算给你动力甲,也操控不好。” 小杨摸着后脑勺笑了,铅笔在手里转了个圈,显然已经开始期待测试那天。
总结会快结束时,蔚林峰的口袋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 —— 是系统的提示音,只有他能听到。他不动声色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系统界面伪装成手机 APP),眼角的余光扫到屏幕上的红色文字:【检测到演习区域 5 公里外,存在微量硅基化合物残留,与前期深空信号特征匹配度 37%,建议后续任务增加环境采样环节】。
他的指尖突然绷紧,攥着手机的掌心沁出细汗。37% 的匹配度不算高,但足以让他警惕 —— 系统从未误报过,这意味着外星生物的 “痕迹” 可能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比预期的 60 天更早。
“蔚总,你没事吧?” 赵刚注意到他的脸色不对,递过一杯热水,“是不是刚才在外面待太久,冻着了?” 蔚林峰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杯壁的温热,才慢慢放松下来:“没事,就是在想 SCV 的抗腐蚀升级 —— 刚才铁山说的机械臂校准按钮,得尽快加上,还有动力甲的涂层,最好下周就能开始测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