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此问,薛彻面露愕然,脸上闪过一抹惊慌,紧跟着拜道:“小民身负深仇,为雪冤屈,宁与恶贼同死......”
“正面回答朕!”刘皇帝冷冷道:“到了御前,还敢虚言应付,朕且不管你家案情是否冤屈,再敢闪烁其辞,朕先办你个欺君之罪!”
“陛下,小民...小民...”见刘皇帝发怒,薛彻脸色顿时又白了一分,支支吾吾的。
“讲!”刘皇帝面上已然带着少许杀意了。
见状,薛彻再也不敢踟蹰了,叩头道:“不敢欺瞒陛下,小民告御状前,曾前往洛阳府。小民听闻洛阳吕府尹公正无私,不惧权贵,因而求上门去,尽陈冤屈。
吕府尹说,此案案情重大,皇城司更属于钦命衙司,洛阳府也无执法之权,小民想要洗刷冤屈,唯有登闻御告鸣冤,世上也唯有陛下能还小民父母兄弟一个清白公正......”
又冒出个吕蒙正!刘皇帝心中,渐起波澜,这事似乎越发“有趣”了。
“不只吧!”俯视着薛彻,刘皇帝还是那副渗人的表情,冷淡道:“你具述情况,恐怕不是一个通缉批捕的逃犯能够探听到的!开封的案情,就是吕蒙正也难尽数知晓,还有,你是如何混进西京的,还能见到吕蒙正!”
到这个地步,薛彻自然不可能再有任何隐瞒,倒豆子一般将他所知讲来:“陛下,登闻上告,确实是吕府尹指教,小民所述,也确有一部分来自吕府尹。
至于小民能够逃脱追捕,并且成功进去洛阳告状,乃是得一名义士指点相助......”
“还有个义士,本事不小啊!”刘皇帝呵呵一笑:“这个所谓义士,是谁?”
“小民不知,只晓得其姓郑,听闻我家冤屈,因而出手相助。”
“遮遮掩掩,宵小之辈!”
问到这儿,对这薛彻,刘皇帝已经没有其他兴趣了,摆摆手,冲岩脱吩咐道:“将此人带下去,好生看守着!”
很快,垂拱殿中安静了下来,刘皇帝老腰难以承受长时间的端正坐姿,整个人很快歪了下来,斜倚在御座上,但表情依旧沉凝,显然在思索那薛彻所言。
过了一会儿,岩脱小声试探着唤道:“官家对此人所告,心存疑虑?”
“怎么,你对此案,也感兴趣?”刘皇帝一句话,怼得岩脱心惊不已。
岩脱赶忙摇头道:“小的只是觉得,倘如那小民所言,那情节实在深重,竟然假为官家准备寿礼之名,害人敛财,实在是耸人听闻,丧心病狂......”
“呵呵......”刘皇帝笑了两声,旋即冲岩脱道:“你去一趟皇城司,把这薛彻上告之事,通报与张德钧,朕要看看他是何反应!”
“是!”岩脱心中微动,拱手应命而去。
而从后打量着岩脱那灵活到有些滑稽的背影,刘皇帝目光中透露的,同样有一丝怀疑。
显然,老皇帝已然察觉到了,一张大网正潜然织就着,扑向皇城司。一个张尽节,无足轻重,真正针对的,恐怕还是皇城使王继恩。
已经暴露出的洛阳府吕蒙正,以及那个姓郑的所谓“义士”,怕只是冰山一角,而背后还有哪些人,哪些势力,或许才是刘皇帝更为关心的。
而于刘皇帝而言,眼下更在意的,不是皇城司究竟干了多少人神共愤的恶事,而是谁如此针对王继恩,这个刘皇帝最宠信的宦官。无风不起浪,此前若没点风声传出,刘皇帝是不信的。
而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岩脱,毕竟,刘皇帝也仅仅在他面前表现过对王继恩的不满。
倘若是这样......一思及此,刘皇帝的心就更冷了,岩脱可是他的贴身侍宦,内侍行首,他若是与外臣有交结勾连,后果可想而知。
这已是刘皇帝所不容的了,而他更愤恨的,则是总有人喜欢猜他的心思与态度,并据此判断圣意行事。而刘皇帝越老,则越讨厌那些擅自揣摩上意,甚至自以为是地利用“上意”以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皇城司,大太监、皇城使王继恩,同样目光阴冷地注视着岩脱那得意离去的背影。堂间,王继恩的“四大金刚”只到了两个,除了常驻司衙协助王继恩处置庶务的王守忠外,便是“正主”张尽节了。
四名义子中,张尽节年纪最小,形象最好,相貌堂堂的,一抹小胡子也显成熟,放到外面很难让人想象这是个心狠手辣的鹰犬头领。
当然,平日里,张尽节也是行事最为张狂,作风最为酷烈的。不过,此时此刻,却怎么也骄狂不起来了,跪在那儿,耷拉着脑袋,像霜打的茄子,那张俊伟的面孔上甚至有些惶恐。
一旁,不管是王继恩还算王守忠,都是面沉如水。王守忠低着头,拧眉深思,王继恩则不断踱着步,良久方才转过身,怒火朝着张尽节发泄而去:“瞧你做的好事!吃相如此难看也就罢了,手脚还收拾不干净,竟让人告到官家那里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