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能说,先生您想多了,阿斗现在虽然不至于有多英明,但是国难当头,那种风花雪月的旖旎哪还能占据他多少心思?再加上书院里退婚的那一茬儿事情,依依这个人,早就被阿斗鸵鸟地藏到了心底最深处。倘若依依不出现在他面前,这个人,他是不敢想起来的。
“那,臣请主公答应臣一件事。”诸葛亮苦笑一声,决定最后挣扎一下试试看,看现在这个样子,自己,怕是也只能给自家主公挑随从了。
“先生但说无妨,弟子一定遵从。”阿斗微笑。
“华朝的年轻将军们虽然未必堪用,但阎宇,罗宪好歹也算久经战阵之辈,臣以为,主公不必带陈祗一起走。”就算主公要出去自己拦不住,至少,也要把主公和陈祗分开。
“我本来就没打算带他走,”阿斗笑笑,“毕竟,信阳陈氏的族人,还是留在长安,用他的身份来帮帮先生,我才放心。”
“是。”这下是真的没法拦了,但,为了离开陈祗,让主公跑出去亲身涉险,这绝对就是得不偿失啊!只不过,诸葛亮的目光投向阿斗,如此看来,在主公心里,陈祗真的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至少,他是绝对比不上郭攸之的,那就好,那就好。
“主公,兹事体大,臣想先去跟两位相公商量一下,您觉得如何?”诸葛亮微微皱了皱眉,阿斗太重要,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自家主公往危险的地方放,自己不能拦,就拜托别人拦。好不容易有了个正常一点的太子,诸葛亮就不信那两位相公愿意让阿斗亲身涉险。
“殿下要亲自去剿匪?”在政事堂中听诸葛亮大概介绍了事情的始末,姜叙一手扶额,深深叹息一声,“孔明,你有没有跟殿下说过,已经没有人有资格和殿下抢太子之位,殿下不需要再拿什么军功了。”守住长安,夺回潼关和洛阳的军功,还不够吗?洛阳的捷报刚刚送来,自己还没来得及给太子送去呢。
“殿下此举,绝对不是为了军功,而是为了人心。”诸葛亮叹息一声,他知道自家主公的想法,这孩子,毕竟是自己养大的。
“孔明,你听我说。”崔颖一手扶额,“南方的确匪患不少,但是,自从甘相公挂帅之后,又没有旁人掣肘,军寇土寇都已经少了很多了,还剩下的那些,说实话,都是咱们剿匪剿了几年了的。比如那个马进,前前后后剿了快十年,当年还没有猃狁入寇的时候,加起来派了也有数万兵马,都没拿下来,你要殿下去吗?就算是当地官吏曾经玩寇自重,有意放纵,现在匪患也已经成气候了。万一殿下有了什么闪失,咱们谁担待得起?”好不容易有了一个不那么差劲的太子,万一再出事了,谁赔啊!
“而且,别忘了前太子是怎么死的。”姜叙皱眉,“在长安他们都敢杀太子,更何况殿下要出去剿匪,?行刺下毒,他们怕是无所不用其极,你放心?”
“我不放心有多大用处,”诸葛亮摇头,“这次,我是拦不住主公的。”二位相公……不如拦着试试?
“那怎么办,任由殿下去吗?”姜叙皱眉,“现在朝廷以北方猃狁为重,南方的匪患,也是以安抚百姓为主。当初的精兵强将都给甘相公带走了,余下的也老弱病残遣散了不少,长安和南方其实并没有多少可堪一用的兵力,也没有良将调遣。恕某直言,太子殿下,只怕不会打仗吧?”当初甘相公跟殿下商议行军路线的时候,殿下不就直接什么话都没说吗。
“良将还是有的,”诸葛亮皱眉,“至于士兵,朝廷上的这些其实也够……”诸葛亮话没说完就发现面前两位相公看着自己的眼神几乎可以用诡异来形容了,崔颖叹息一声,“我说,孔明,你到底想不想让殿下去剿匪?”
“如果不是前太子之死不让我放心,我并不介意让主公出去看看。”自己从小把主公圈得太严实了,让他见见世面也好,而且太子出行,也不怕他再病了。多知道一点民间疾苦,想来,日后主公再犯前世的错误,亲信佞幸的可能性,也就小了点,“但,现在的情形你们也知道,有多少人对主公虎视眈眈,连东宫我都不怎么放心,更何况出门。”
“也好,我们去劝劝殿下,孔明,你也去找找甘润生,殿下对这个二舅,不是还挺倚重的吗?”姜叙叹息一声,站起身。
数日之后,长安城墙。
“回去吧,奉宗。”即使是站在几十丈高的城墙上,也已经看不见太子远去的车驾,诸葛亮看了一眼跟着自己几乎是寸步不离的陈祗,一甩衣袖,“劳烦将军站远些,免得亮身上的灰尘,污了将军的衣服。”
“是,先生。”陈祗悻悻然向前走了几步,他前世有能耐权倾朝野,自然也不会是没眼色的人,不用看他都知道先生不喜欢自己。然而,自己实在是不得不天天在先生身边打转啊!
想起自家陛下昨天专门把自己叫去东宫,屏退左右,近乎于语重心长的告诫:“机会我是给你了,剩下的得靠你自己,我也不能给你说太多好话。你记住了,如果先生不想提拔你,就算是我,也不可能把你怎么样。”再看看如今诸葛亮的脸色,陈祗此刻是真的很想直接骑一匹马追上自家陛下,求您快点收回成命,臣真的宁愿陪您去打仗也不想留在长安享清福啊嘤嘤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