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了这么个护卫,青岚也觉得几分尴尬。尤其是面对武青的时候,更加找不准态度----原本就躲闪着他的目光,现在更是时常飘到不知什么地方去……然而为了他们“征兵三十万”的大计,只得忍耐;强压下落荒而逃的冲动,还要一起商量细节。
其实青岚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护卫”会在武青和几位镇南军兵士耳畔,上演那么香艳的戏码;那时候她早已经按照那个“护卫”的指点,和他交换了外衣后从后窗那边跳了出去,左拐右拐,拿着长天军的腰牌,居然在入夜之后,还混出了都督府。
而在都督府门前不远的一条小巷里,等着一乘小轿;待她上了轿,轿夫们一言不发地抬起就走……直到了章江门下,青岚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谢聆春还是把他们“约会”的地点选在了城外的滕王阁!
即使已经入夜,城门关闭,他还是有办法把门弄开,就这么在镇南军和长天军两位都督的眼皮底下,把她带出城去----血衣卫的这种无孔不入无所不能,简直令人胆寒。
其实这晚并不是一个登临观景的好时候。
晚饭后便起了风,而当青岚出了城门之后,更是黑云渐聚,天上已经不见了明月----那轮千古不变照大江的明月。
而在轿子一出章江门,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前方树林边缘那盏赤纱灯。大红,血衣卫的招牌颜『色』,这么出现在黑夜中,本是极尽张扬之举;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的夜中,却又显得飘渺摇曳,风动叶簌之间别有一种决绝和一去不复返的苍凉感。
青岚撩开轿帘的手便有些颤,目光也紧随着那灯火,一明一灭。
提着灯的,果然就是谢聆春。看见轿子过来,他也没有上前来迎,就只是那么站在那里,只是那么等着她,含笑望着她,渐行渐近。
还有几丈远的时候,青岚止了轿;也没有顾忌那几个轿夫,几步赶了过去,扑在了谢聆春的怀里,紧紧拥抱。
谢聆春却有些僵,似被她这样的举止惊住,连反应都慢了几拍;两只手举起半晌,才慢慢合拢,连着灯笼一起,将青岚环抱住。
周围的人,都识趣地消失不见。
乌云愈重,月『色』全无;囫囵天地之间,仿佛只剩了他们两个。烛火明灭,风声呜咽,衣襟飞舞,明明是动感和声音十足的画面,却生生被两个人演绎出一种凝固的感觉来,在这山雨欲来的夜晚,宁静而悲怆;仿佛。那么一拥,便是千年。
……到底还是谢聆春先开了口,“要下雨了,去楼里好么?”声音极轻极柔,小心翼翼地。
青岚松开手。退了一步。抬起脸来,却是笑靥如花。半点没有拥抱时候的那种悲凉地感觉,“不好。”难得竟是带些娇嗔的语调。“为什么总是滕王阁?”
“那么青小美人儿要去哪里?”谢聆春的声音也放松了不少,隐隐生出些笑意来。
当夜雨终于千重万重潇潇洒落,两个人已经是一叶扁舟,游『荡』在了赣江之上。
“喜欢么?和那美人湖的夜雨景『色』相比如何?”谢聆春站在青岚的身后,一只手轻轻拢着她地长发。和她一起将目光凝在了远处模糊地山峦----云低水蒸,茫茫大江夜雨白烟,正好一幅水墨画卷。
“嗯。”青岚应了一声,没有回头,“一直很喜欢蒋捷的《听雨》,也想尝尝江上听雨地滋味。”
她说的是那首着名地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词意境果然是极佳的,可想起两人曾经的夜雨游湖的经历,再说到江上听雨,却显得有些无奈和悲凉了。谢聆春抚着她长发的手一顿,笑道:“你说要船,我还以为是打算和我一起私奔了,原来却不是?!”
青岚却没有回答他地调笑,半晌,低声道:“江湖浪大,这舟太小。”
谢聆春便也沉默了。手从她的长发滑下去,抚过她的肩头,将早先披在她身上的长衫拢紧,半呢喃地问:“风浪过了以后呢?”
青岚向后靠在他的怀里,目光还是落在江上的风雨间,“谢聆春,我恢复了一些记忆了。”
他搂着她的手一僵,却只是低低地应一声:“嗯。”
风卷雨丝洒过来,星星点点,落在两个人的颊边指间,冰冷冷地寒。
“你早就知道是不是?”青岚也很平静,“你安排的?”
“进里舱好不好?外面太冷。”他顾左右而言他。
里舱是他早准备好地食盒点心,还有酒。他执壶为她斟酒,玉白地手仿似透明,和那杯子几乎一体,只衬得那酒,琥珀莹光,未饮欲醉。
早就说好的一醉方休,然而直到此刻,她还是滴酒未沾。
“来,先干了这一杯,这酒香味最醇,活血驱寒地效果更是极好。”他用了柔柔的语气哄着她。
这一路行来,他经常这样给她劝酒。早就发现,她从小练就的海量,已经慢慢退化;就算是美酒,对于她的吸引,也已经大不如从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