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城的文庙古街,一直都热闹非常。
文庙街,又叫夫子街,立有文圣夫子庙,是供奉祭祀孔子之地,也是大秦文人必到之处。
在这里,还有着自大秦太祖就建立而成的第一大秦学府“夫子学院”,自建立以来就是大秦文人心中的第一文教学地。
文庙街集合了文人心中的两大圣地,让这里成为了整个大秦文人的芸萃之地。
十一月的冬日早晨,暖阳倾洒而下,是一个难得没有下雪的好天气。
此时,在文庙街的一间茶楼里面。
李远牧身着白色士服,长发用玉簪束起,清新俊逸的脸庞惹得街上不少女子悄悄望来。
他心中得意,只可惜手中缺了一把折扇,不然能和外面街上一些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文人公子比上一比风骚。
“宋强,你说这间茶楼是不是拍卖行的高老板开的?”
李远牧泡着功夫茶,喝着鹅城茶庄的茶叶,对面粗衣麻布打扮的宋强坐着。
京城的茶楼可是稀罕的很,一般百姓和江湖人士要花几个钱,要么青楼要么酒楼,那才他们觉得痛快花钱之所。
也就是在文庙街这等文人圣地,才有茶楼这种“奢侈”场所,并能保持盈利的经营下去。
宋强看着老爷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他摸了摸下巴胡须:“老爷,我觉的这茶楼是江秀秀开的。”
“?”
李远牧不想理会这个时不时拿江秀秀噎他的二货了。
他自然知道这茶楼必是高老板所开无疑。
功夫茶具,鹅城茶庄的茶叶,在这文庙街竟被他经营成了一种特色。
但在他看来,还缺少了一种凝聚茶客的东西,那就是说书人的故事。
他看向台上说书人那平淡无奇的故事,摇了摇头,不是寡妇就是擦边,俗不可耐。
看来本太子这个鹅城第一文人又要重操旧刀了。
茶楼、故事、说书人,这是天然绝配。
故事李远牧有啊,多了去了,那茶楼之事不就大有可为。
得找个时间和高老板谈谈了,他的拍卖行老本行也可以开到京城的嘛。
李远牧今日出来就是为了仔细看看京城的各个地方,让心中对改造京城有个更详细的计划。
大早上就有了第一步收获,心情美美哒。
他对京城的初步改造简单来说就是:吃喝玩乐。
吃的方面他心中早已经有了定计:鹅城流行火锅连锁店!
此世早已经有火锅这一吃法,但都是些清汤寡味的汤锅,食材吃法也很匮乏。
一切都是因为辣椒并没有在此世普及开来,多数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吃过辣椒。
鹅城周边荒山种植的那几千亩辣椒,张老头今年还和他抱怨产能过剩呢。
辣椒+火锅,辅以各种各样涮火锅的食材,在这寒冷冬日,谁尝谁知道。
一条产业链这不就起来了,还能带动鹅城辣椒出口,更能让京城百姓一饱口福。
最最重要的是,在初期这是垄断性的产业,那银子还不得哗哗的流入他口袋...再流入国库。
但无所谓的,钱嘛这种东西,浮云而已,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数字了。
李远牧:本宫对钱不感兴趣,都不知道都多久没碰过钱了。
吃喝都有了,那就剩下玩乐了,玩乐玩乐,要有玩,又要乐!
那不就只剩下青楼...咳咳,是有点肤浅了,还要容本太子好好想想。
不过青楼在此世确实是主流,春风细雨楼也是时候开分店了。
再辅以其他的玩乐,如创办一些活动、再规划几处地标性的建筑,如搞个京城广场。
只是这些涉及到下一步的改造计划了,很多细节需要和吴宁平沟通逐一去完善好。
李远牧喝着茶在心中不断勾勒,新的改造计划已经有了初步的轮廓。
他喜不自禁,本太子果然天才,不过这计划和鹅城密不可分。
等明日早朝事毕,韶华寺、云霄山庄灭掉之后,他也得回鹅城布置布置。
那群嗷嗷待哺的鹅城居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想他这个县老爷。
江秀秀在县衙一手打理也辛苦了,回去得买点首饰给她。
还有研究院这帮技术骨干最近咋都没有成品,回去要好好发一下脾气才行。
明明离开鹅城没多久,李远牧竟发现有点想念鹅城的一切了。
唉,回首故城百里外,别离心思催人老。
本太子果然是一个多愁善感、多才多艺的人。
在茶楼留下点碎银后,李远牧和宋强逛到了城南的门东街。
门东街有很多不得志的官员、士子居住在此处。
加上一些江湖人士、贩夫走卒,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一条街道。
也是集商业、居住为主的一片地区。
这里市井气息十足,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上演。
李远牧来到这里也是打算看一看普通京城百姓一天的生活。
“站住,你这个天杀的小乞丐,每次都来偷包子,这次抓到老子要打断你的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