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时前。
李远牧在宣政殿处理着这几日堆积下来的奏章。
他今天早早就在鹅城公馆面见了呼延烈和乌兰等人。
言语试探中,乌兰的回答果然滴水不漏,言中之意是他这几天跑了鹅城周边很多地方。
靠着平日交易来往中较为熟悉的商人帮忙才勉强凑到了这二十万斤粮食。
李远牧当时就对他竖起来大拇指,恭维话张口就出。
话锋一转后,他聊起了在晋阳城那边的好友,让呼延烈派人去准备好马匹。
鹅城的马场已经在建造了,等白酒交付给他们的时候,马匹的交付也要同时进行。
此次鹅城其他的商品也不收银两,全部用马匹来交易。
随便找个借口搪塞了他们后,他和宋强、赵义虎两人就直奔京城。
两百坛白酒酿造正常来说要十天左右,但李远牧等不及了,他直接让酿酒坊增加人手和设备。
预计五天时间也能酿造好,到时他再回去一趟。
元旦岁首快要临近了,把这些蒙古人早点赶回去早点安生。
等下次再见面时,希望能带给他好消息。
........
赵义虎这时来到了宣政殿门口行礼:“殿下,出行仪仗队都准备好了。”
此次出行,仪仗队的规格被他提升到了最高,比上次刑场出行还要声势浩大。
李远牧停下奏章批红,示意执笔太监林韦把批好的奏章先派发出去。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蟒袍,随后大步走向门口。
“赵总管,摆驾吧。”
宣政殿外,李远牧走到仪仗队伍中间,直接上了十二抬龙撵。
“起驾德胜门。”赵义虎沉声吟道。
仪仗队前方,执太子龙旗的侍卫动了起来,接下来是宫廷的乐工队伍,然后是大批的持刀锦衣卫、禁卫军、弓弩手。
绵长浩大的队伍里,当然还藏着保证太子安危的高手和鹅城小队众人。
这时,乐工们开始奏起专门迎接凯旋将士的凯乐,一路吹打起来。
出了皇宫后,仪仗队一路往北。
京城十二城门,内四外八,取四平八稳之意。
北边外城两门,其一就是德胜门,又叫和平门,平城门日都闭着,乃专门为迎接凯旋而来的将士而开。
昨天京城中已经张贴了告示,言明豫章之事的始末。
当然,告示中有所夸大和隐瞒,话挑好听的讲嘛,总之就是监国太子英明神武、天命不凡。
所以,京城中的百姓和江湖之人对于豫章的讨论声又再一次盖过了笑傲江湖。
今天一大早,很多人都提前跑到城北德胜门去等着瞻仰凯旋的军队和将军了。
在武相帝时期,德胜门开的次数都不多,很多人自然都不想错过。
前往城北的路上,百姓见到太子的仪仗队伍都在行礼,有狂热者甚至跪拜不起,口中念念有词。
自李远牧监国以来,朝廷颁布的政策、行事的态度,包括所杀之人,加上和以往截然不同对各地灾情的支援。
其实早已经为他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民间支持者,更别说天子脚下的京城百姓了,只是他还不知道而已。
在这些支持者的眼里,太子气度恢宏、省刑减赋、爱恤民命、睦邻安边,已经把他当成大秦新一代的明君。
李远牧在龙撵上透过纱帘看见这一幕,心中好笑,本太子也有信徒了?
一路畅通无阻,仪仗队来到德胜门前。
到城门的这一路,大半个京城都已经炸开了锅,随处可见的地方都在谈论着太子和豫章之事。
许多支持太子的狂热者,更是一路跟随着仪仗队来到德胜门。
只是这些支持者的数量大大出乎了李远牧的意料。
他有点怀疑,要不是神情冷冽的侍卫和锦衣卫,这些人会不会直接扑上来把他分了?
他苦笑,有点理解后世那些大明星和名人的立场了。
仪仗队出了德胜门,映入眼帘的场景让李远牧再次苦笑。
此地早有锦衣卫在维持着秩序,但这人山人海的场景,请问你们是来听演唱会的吗?
都不用工作啦?都不用赚钱啦?都不用生孩子啦?
要不要本太子把鹅城烧烤摊给你们拉来摆上?
离谱的是,在更远的地方,大树小树上也密密麻麻的堆满了身怀武功的江湖人。
你们够了啊,一点都不考虑枝干能不能承受的了,有没有想过树的感受?
也不怕本太子让弩手把你们都当刺客射下来!
李远牧的龙撵放在了德胜门门口,凯旋军队没来,他也坐着没动。
仪仗队伍中的锦衣卫、禁卫军等,则迅速的以龙撵为中心摆好了阵型。
宫廷乐工则站在龙撵前方两侧,继续奏着凯乐。
稍稍等候没多久,树上的江湖人就都望向了官道上。
在官道远处,一股烟尘正在席卷而来,接着,轰隆隆的马蹄声也开始传来。
两万黑甲军已经肉眼可见,最前方的一人,正是安南将军薛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