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怎么好像听说四营已经平安归来,并以极小伤亡大胜土鸡瓦狗的叛军?”
太子阴阳怪气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矛头直指张千纶,许多人憋笑憋的一脸辛苦。
张千纶面上一片铁青,又不得不回答太子的话,他上前一步拱手,低沉的开口:
“老臣上次不过是因为殿下轻易动用京城大军,就事论事。”
“我大秦精锐对上叛军,自然无往不利,若不能大胜反而说不过去。”
张千纶内心在滴血,咬着牙缓缓说着。
李远牧轻轻一笑:“既然张首辅这么说了,那本宫倒不好意思领功了。”
“这次功劳都归京城四营的大军好了,等会六部进行依功奖赏。”
“不过若是下次京城周边有出现什么魑魅魍魉作乱,本宫还是要调用京营大军这就没问题了吧?”
张千纶有怒发不得,老夫说不可以,你是不是就不会动了?
他颓然应声:“殿下英明,自是可以。”
“哈哈哈~”李远牧大笑的声音传遍大殿,张狂无比。
以张千纶为首的文官集团憋屈不已,但丝毫不敢作声。
他们还记得上次太子冷酷的眼神,生怕被太子随意拉出去杀了,那才是冤枉。
而且张首辅都低头了,他们作死个什么劲。
武将队列这边许多人看向太子的眼神都热烈无比。
随着太子一次次的料敌先机和用兵如神,如今在军队中,太子威望不断提升,许多人更是盲目的崇拜着太子。
武将士兵需要什么?自然是建功立业,自然是杀敌如割草。
自三弓床弩和神臂弩普及京城四营后,他们在太子的身上,看到了这两种可能。
而且,是比武相帝在位时期,更有希望的可能。
既如此,怎能让他们不崇拜,怎能让他们不激动。
早朝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军神魏浩然和薛力两人,分别出来汇报了此次剿灭叛军的战功和伤亡。
随后便是六部相商分别对京城四营进行奖赏册封。
事情告一段落后,李远牧接着在圈椅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蒙古国再次出兵,这次有五十万大军对峙雁门关。
大殿中哗然,文官集团小声讨论起来,武将队列则有些躁动。
接着,有武将按捺不住,纷纷出了队列,朝金台上出声,称要领兵前去北境支援。
李远牧双手下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都看向太子。
“蒙古大军出兵五十万,对我大秦的确有威胁。”
“但在本宫看来,此刻还时机未到,暂不用出兵支援北境。”
“原因嘛,过些天诸位自然知晓。”
魏浩然忍不住了,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老臣认为,蒙古五十万大军压境,历来少有,我大秦不得不防啊。”
“战争瞬息万变,若五十万大军攻入北境,将是泼天大患。”
“老臣请殿下三思。”
李远牧眼神思索,一会后沉声开口:“魏将军此言,也不无道理。”
“既如此,行军支援之事,本宫便先做些安排。”
他看向武将队列,一名名武将顿时挺起胸膛,眼神炙热的和太子对视,仿佛在说,快选我快选我。
李远牧微笑,把刚才那几名出列请战的武将一一点了出来,又斟酌的点了几名,凑够了八名武将。
他开口道:“你八人,分为四组,退朝后到宣政殿领取太子令和调兵令。”
“两组前往豫州之地的洛邑城、邺城,配合着老丘城,分别组成一支五万的军队。”
“本宫要你们在豫州之地形成三军鼎立之势,静待本宫命令。”
“另外两组,前往齐鲁大地,一组去泰山郡,一组去枣庄城。”
“同样配合泉城,分别组成一支五万的军队,静等本宫命令。”
大殿中,八名武将面色激动的跪下应命,仿佛得了什么天大的赏赐。
李远牧笑着继续开口:“你八人别急,此次前往筹备军队,本宫会派出部分锦衣卫随行,以便第一时间和本宫通报军情和命令。”
“本宫还会让锦衣卫带上秘密武器,平时他们不会干涉军情,但若有必要时,会有本宫的手谕告知,你们可同意?”
八人皆欣然应下,脸色无丝毫不快。
李远牧满意的点头,让他们先退回了队列。
就在众文武百官都以为无事要退朝的时候,却见太子让人召来大量无名官员。
看着挤满大殿的官员,很多人一头雾水,因为这些官员的官服,俱是文官基层。
李远牧在这时朗声开口了:“诸位爱卿,本宫叫来的这些人可有谁认识的?”
大殿中,文武百官全部摇着头,不明所以。
“这些人,都是我朝廷的基层官员,同时,还对朝廷有着大功之臣。”
“你们且听听就知道了。”
李远牧对着大殿中的基层官员示意,让他们开口。
“下官贺明,为礼部主事六品官员,去年底,受太子命种植土豆十亩,今年三月初,收成三万余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