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位于温州东北部,临海,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是从东北往南进入温州的天然屏障,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沈括曾在《梦溪笔谈·雁荡山》中记载: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
其实,按现代看,雁荡山并不高,大部分山峰海拔不到七百米,但正如沈括所说,山峰多,山谷多,林子密,湖水深,是天然的藏人藏物之所。
队伍选择行走的是偏东侧山路,刘师勇估算,按照这个速度,大约一个半时辰就能穿过雁荡山,晚上就能到达温州。
不多时,队伍来到一处狭窄路口,刘师勇看到路旁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初月谷”三个字,抬眼望去,前面是一个大大的弯道,正如月初的月亮一样,两头窄,中间弯曲,山道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深谷湖水。
正在这时,刘师勇忽然听到前面队伍一阵躁动,接着是预警的锣声传来。不一会儿,探马来报,“将军,前面有野猪挡住了道路。”
“野猪?要么赶走,要么捉住宰杀了给军士们吃,这种事情还来报我?”刘师勇斥责道。
“将军,不止一头野猪,有……有十几头。”探马报。
“这么多?”刘师勇吃了一惊,他赶紧带着陈空崖和亲兵驱马来到跟前,映入他眼睛的是十余头带着獠牙的野猪堵在了初月谷山路前面狭窄处。
陈空崖心思一动,上前道:“将军,野猪性情残暴,即使是老虎见了也不敢轻易招惹,这么多野猪出现在这里,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
“故意为之?这么说是有人冲着我们来了?传令下去,各队做好战斗准备。”刘师勇道。
“此处并非通往温州的主路,也许我们刚一进山就被人盯上了。”陈空崖道。
“将军,我先去把野猪驱散了,把道路腾出来,我们还是抓紧赶路为好。”陈空崖道。待刘师勇点头同意后,陈空崖便带着唐珏等人开始驱赶野猪。
“这些野猪貌似都受了伤。”唐珏忽然发现野猪有异。
“也许是被人为强制驱赶至此。”陈空崖分析道。
正在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数支火箭,落在野猪群后面,火箭很快便点燃了野猪群后面的干草。
忽剌剌,干草经风一吹,迅速燃起大火,火借风势,朝着野猪群卷来。野猪见到火光和浓烟,慌不择路的就朝着宋军所在山道冲来。
“将军快闪开!”站在最前面的唐珏喊道。
慌乱中,刘师勇战马被野猪冲击,受惊而起,刘师勇被重重抛到地上,几个兵士未及防备,闪躲不及跌落湖水中。野猪群嚎叫着冲过前面的小队,继续向后面队伍冲去。
此时,初月谷石碑处也被山上滚落下来的石头阻断,将整个队伍分割成了两段。若不是队伍事先分散行进,战线拉长,怕是这一千人马会被整个包圆在初月谷了。
山上梆子声响起,野猪横冲直撞,来回奔波,被包围的队伍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幸好没有人员死亡,只是有一些兵士受了轻伤。
野猪冲击了一阵后,有的穿过乱石而去,有的滚落到旁边谷中,不久山谷就恢复了平静。
刘师勇等人正在惊异时,只见数艘小木船从湖水芦苇荡中划了出来,船上那些人头戴皂巾,手持弓箭盾牌,一艘较大木船船头上站着一位年约三十的壮汉。
“留下钱粮,原路返回,放你们一条生路。”壮汉道。
“看来这是遇到山匪了,只不过这股山匪好像只是要钱粮,并没有想要伤及性命。”唐珏道。
“将军,这股山匪能利用这样的地形,使用这样的战术,绝对不是一般的山匪,还有,船上的山匪个个都是精壮汉子,临战不乱,不像其他山匪那样,明显受过训练。”陈空崖道。
刘师勇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对陈空崖的分析非常认同。“可能他们是不愿意投降元军,占山为王的宋军吧!”
刘师勇知道,自元军兵临江南以来,很多宋军将领带着队伍投降了元军,旗下也有一些宋军不愿投降,又不想为大宋再战,只好选择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而他们因立足未稳,也只能靠打家劫舍为生。刘师勇决定让陈空崖试探一番。
“船上的好汉,我们是大宋队伍,看在同为汉人的份上,咱们井水不犯河水,还望让我们通过此山,我们可以给你们留下一些钱粮。”陈空崖喊道。
那壮汉听了,不由哈哈一笑,“你们这种伎俩爷爷见的多了,再不返回,可就要放箭了。”壮汉恐吓道。
随着一阵摇旗呐喊,另一侧山顶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只等着一声令下,手中石头就要砸向山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