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一定啊,如果是打攻城战的话,泰若斯即使能打赢我们,也必然损失惨重,无力继续对抗我们在南贵的汉军,最终还是个输局。如果打野战的话,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如果能有一场大胜的话,泰若斯还是有机会继续与南贵的汉军作战的,说不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庞统抬杠道。
“泰若斯都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不认为他会有这么强的赌性,从他以往的战例来看,他也是个风格稳健的,不至于把全部身家押上。主公不是说了,南贵那边还有援军嘛,泰若斯还不至于孤注一掷。”诸葛亮反驳道。
“那么说,泰若斯是往南贵去了,去和南贵的大军汇合了,等凑足了兵力,再来找我们算账?”吕布问道。
“应该不是去了南贵。泰若斯手里还有六十万大军,这么庞大的大军,拉到南贵去,再拉回来,这得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粮草,划不来的。我估计,泰若斯应该是带着大军,找了个地方驻扎下来,等着南贵的大军过来。”诸葛亮说道。
“泰若斯手里有六十万大军,南贵那边再来三十万大军,这就九十万了,这仗不好打啊。”吕布皱着眉头说道。
“在钵罗耶伽的时候,百万大军,我们不也打过了嘛,没什么的。”庞统则是一点都不着急。
“那可不一样,钵罗耶伽里的那些南贵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征召的,连基本的军事训练都没有,战斗力弱到掉渣。泰若斯手里的北贵士兵,则是打过好几次大战的老兵,战斗力还是有的。”吕布说道。
“那也就是六十万,泰若斯就算集结了百万大军,除了那六十万,其他的也是新兵。即使泰若斯善于练兵,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新兵变成老兵,形成强悍的战斗力。”庞统说道。
“也是,不管泰若斯集结多少兵力,该打的仗还是要打,再难打也得打。你们去通知弟兄们做好准备,估计明天,我们就得出发,去追泰若斯了。”吕布说道。
经过庞统和诸葛亮的分析,吕布也明白了,泰若斯无非就是先退回去,集结更多的兵力而已,没搞什么看不懂的阴谋诡计,也就放心了。
当天下午,夏侯惇就差人过来,请吕布过去议事。
吕布到了夏侯惇的营帐,只见徐晃也在。
“元让、公明,找我来做什么?”吕布向两人打招呼道。
夏侯惇和徐晃站起了身,向吕布行礼。
“安王,卢将军来了命令,让我们明天出发,去追击泰若斯的大军。”夏侯惇说道。
“我们都走吗?这个营地不留人吗?”吕布问道。
“城里应该会有兄弟部队出来,驻扎在营地里吧。”夏侯惇回答道。
“那行吧,我回去就做准备,明天一起出发。”吕布答应道。
吕布其实早就让士兵们做好准备了,所以也没说什么,痛快的就答应了。
吕布军团的速度快,机动力强,这种活,基本都有吕布军团的份,吕布倒也没有推脱的想法。
第二天,吕布、夏侯惇和徐晃就带着兵马,一路往泰若斯大军所在的方向追去,直到第三天,才追了上去,遥遥地跟着。
兵力差得太多了,吕布也没有上去挑衅对方大军的想法,就是仗着自己军团速度快,在泰若斯的大军周围游弋,时不时的打击一下他们的运粮部队。
夏侯惇和徐晃则是老老实实地在后面跟着,不敢靠近,生怕泰若斯的大军突然回头,来不及跑路。
泰若斯也不派出军团进行驱逐,似乎根本不在意汉军有三支部队跟在身后,一路顺着大河往西南而去。
泰若斯大军在路上根本就不做停留,每天天亮了就出发,天要黑了才扎营,这一走,就是大半个月。
直到了一处两江汇聚之地,泰若斯的大军才停了下来,驻扎进了一座小城。
吕布、夏侯惇和徐晃见泰若斯的大军进城驻扎了,三人商议了一下之后,远远地找了个小镇,也驻扎了下来,等待后方的命令。
在后方,汉军的大部队已经出发了,准备寻找机会,与泰若斯的大军作战。
在明那加拉,奥德罗尔率领着近五十万的大军,裹挟着城里近三十万的青壮,形成了一支八十万人的庞大的队伍,一路顺着印度河向上游走去,准备与泰若斯的大军汇合。
在路上,奥德罗尔每到一处城镇,就强行进驻,把粮食都搜刮了之后,还要把青壮都抓走,壮大自己的队伍,等快要和泰若斯的大军汇合的时候,奥德罗尔的队伍,已经接近一百五十万人了。
当初,汉军攻打钵罗耶伽的时候,对于临河的那面城门,盯得不是很紧,城破前的那天晚上,奥德罗尔带着自己的亲卫团,趁着夜色掩护,潜入河中,偷偷的溜走了。
在一处平缓的河滩上岸后,奥德罗尔清点了一下随自己逃出来的亲卫,三千人的亲卫团,这时候,只剩五百多人了,其余的人,也不知道是葬身在河里了,还是漂远了,没能跟着上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