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仁师垂眸,目光落在手边的茶盏上。
“咱们是奉陛下旨意查案,苏定方怎能不配合?到时候没有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他担待的起吗?”
孙伏伽微微摇头。
“虽然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但是陛下只让咱们查案,可没强行命令苏定方如何,昨日里咱们去王府两卫的军营,入目所及,军营守卫森严,那苏定方就是做给咱们看的。”
“莫要说往后,便是今日咱们想要再进王府两卫的营地,恐怕都不是那么容易。”
“这里不是长安城,这里是泾阳王李复的封地,这里还是太子殿下避暑的庄子。”
孙伏伽一边说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语气中满是无奈。
“咱们两个,一边要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一边还要不得罪这边的人,难,难啊。”
仅仅五年,孙伏伽也不再像贞观元年那样,跟跟愣头青一样了。
当然,或许他本来也不是什么愣头青。
“咱们是来查案的。”崔仁师淡然说道:“刺杀太子的案子,查清楚了,不是皆大欢喜吗?太子殿下不用为此忧心,而对于泾阳王来说,更是好事一桩。”
“毕竟,刺杀太子这件事,可是在他庄子上的书院发生的,真要是说起来,他可是比谁都希望,这件案子能够水落石出的。”
“不然,泾阳王府也要受牵连,这罪责,他们也逃不过去。”
“既然如此,泾阳王为什么会不配合呢?”
“孙少卿,你多虑了。”
崔仁师觉得,该着急的不是他们这些查案的。
而应该是泾阳王李复。
他邀请太子来庄子上避暑。
现在太子遇到事了。
刺杀,这么大的事情。
泾阳王不表态?不配合?不赶紧将事情查清楚?
他是要担罪的。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苏定方,我感觉他不是很欢迎咱们?”孙伏伽坐在了崔仁师对面。
“我看,王府两卫的地牢里,人可不少,而且周围守卫森严,应该是担心被抓到的犯人出什么差错吧?”崔仁师端起茶盏,淡然饮茶。
孙伏伽若有所思。
庄子上出了人命案,很显然,这是杀人灭口。
未曾参与进去的,只是传递消息,都被杀了,那地牢里关押的那些真正做事的,一旦离开王府两卫的营地。
十成十的死路一条。
孙伏伽眉头皱的更紧了。
“苏定方担心,人出了王府两卫的营地,就被杀人灭口,如今要查案子,活捉到的这些人,可是最明显的线索了。”崔仁师说道:“哪怕是没有审问出什么消息,只要他们活着,这桩案子,就不是悬案,就会吸引到背后之人露出破绽。”
“简单来说,钓鱼要有鱼饵,牢房里的那些人,就是鱼饵。”
孙伏伽认同点头,眸光中满是严肃。
“刺杀储君,这是诛九族的大罪,牢房里的犯人或者,背后之人,就会提心吊胆。”
“如此一来,等着他们露出破绽,案子就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你我二人身负皇命,再难,也要将这件事给办了!”
“苏定方既然担心这个问题,那咱们就不在这个问题上多计较了,就算是见犯人要去王府两卫营地的牢房,麻烦一些也无所谓。”
“至少,苏定方的担心,不无道理。”
孙伏伽自顾自的说着。
“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是人犯出现什么问题,也是苏定方看管不力。”崔仁师淡淡说道。
这就跟他们没关系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两人警觉地停下交谈。
崔仁师快步走到门前,猛地拉开门——走廊上空无一人,只有一盏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
"听错了?"孙伏伽疑惑地问。
崔仁师摇摇头,随后关上门,压低声音。
“这事儿没完,虽说人犯在苏定方手里安全,但是咱们在此查案,也要小心谨慎一些。”
“孙少卿,你怕得罪人吗?”
孙伏伽一脸认真严肃,摇头。
“我不怕得罪人,我的职责是查案,是为陛下分忧解难,是为朝廷做事,为百姓做事,若是害怕得罪人,那我当的哪门子的官?”
“我当初因为谏言陛下而得到奖赏升迁,若是担心得罪人,就不会站出来直言了。”
“我当初,连得罪陛下都不怕。”
孙伏伽一脸正气。
当初当面谏言陛下,也并非抱着升官发财的心思去的。
只是实在是不想因为陛下放纵打猎,而耽误朝廷政事。
陛下登基之后,朝中多少事情等候陛下决策,等候君臣处置。
虽然陛下是皇帝,但是明君怎会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荒废朝廷大事呢?
“如此,明日你我二人分头行动,要走访书院的先生,还要继续跟苏定方打交道,还有地牢里关着的那些人,还要详细审问,另外,也要跟苏定方对一对如今所掌握的信息。”
今天他们跟泾阳县的官府对接了这件事,将案子的卷宗拿到了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