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在整理着买回来的东西,该分类的分类,该打包的打包。宁佑睡了个难得的午觉。
出门在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宁安他们上午已经买好了最重要的粮食和布匹,下午还打算再买点可以储存的腊肉鱼干菜干,另外还得买点猪板油自己熬猪油。
出了沙州,多是沙漠,人烟稀少,物资匮乏,这些必备的食物都得提前准备好。
“哎呀,上午忘了买盐巴。”正在理着东西的宁安突然想起。
看宁安喊这么大声,王熙还以为出了啥事呢。“没事,咱一会记得买就行。”
“嗯嗯。不能少了盐巴,不然人会浑身没力气,严重的还会头晕昏迷。”
蒋英正好见过得缺盐的人,“可不是,我小时候就见过这样的人,那时候村里有个逃荒的老汉,一家子人就剩他一个人。到我们村的时候就口吐白沫晕倒了,赤脚大夫说他就是缺盐缺得狠了。”
说到缺盐生病,宁安想起了缺碘,盐的话再贵也有的卖,想补充碘就难了。
“还有,我在书上看到一种大脖子病。得那种病的人要多吃海里的东西才能好。咱们也买点海货吧,昆布虾米啥的。”
宁适在旁边看着弟妹,听到宁安的话,好奇问道:“大脖子病是脖子会变很大吗?”
“脖子上会长大包。”
宁安说着用手比划了下。现代很少有人缺碘,她只见过电视剧济公里面大脖子病人的样子,所以她照着那人比划出来的样子让大伙害怕。
“脖子那样,会很丑吧。”郑晴皱着脸。
“是呀,所以咱们可不能像那样,那门都不好意思出了,咱们得多吃点海里的东西。”
“下午你们多买点,银子不够我这里还有。”蒋英想着家里的孩子和遥远的伊犁,生怕耽误孩子身体成长。
“奶,我身上银子够呢,爹爹还给了我不少。”
“行,你们在外面看中啥想买就买,别受屈了,咱现在买不了珠宝山珍,普通的东西还是能满足大家的。”
“好,谢谢奶。”宁安高兴不已。有了祖母这话,她买东西权限更大了,爹娘拦着的,搬出祖母就行了。
当然她也不会失了分寸,买些负担不起的无用之物。
宁佑睡醒后,宁安和爹爹小叔邱阳一起出门了。
男士主要是为了提东西,女眷要留在家看孩子。
“咱们先去买盐巴和海货吧,这两样应该在一个店,剩下的猪油啥的得去菜市场。”
宁安和三人商量着。
“行,都听你的。”宁佑给了宁安领导权和决策权。
“那出发。”宁安胳膊一挥,颇具豪情。
上午对于街道都已经熟悉了,这会几人直奔杂货店。
杂货店名副其实的货品杂,同时也很齐全。盐、海货、糖、干果、针线碗罐啥都有。
“老板,要十斤盐巴。”按现代计算,一人一天要6克盐,他们所有人两个月得十二斤,她先买十斤备着。
宁安话一出口,店里的人都停了下来。大伙看看哪个小姑娘这么大手笔。要知道古代的盐可是贵的很,十斤盐够普通人家吃一年多了。
看着大伙都看向自己,宁安不自在的笑了笑,“呵呵,没办法家里人多,吃的快。”
众人看了跟着的三个男子,也是,现在很多十几二十口人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盐巴可不就消耗的快。
只不过很少有人能舍得像宁安一样,一下掏出这么多银子买盐。
“姑娘稍等,袋子里不够十斤,我从库房取去。”杂货店难得碰到大客户,掌柜的亲自接待。
“行,我还想买些海货,掌柜的有没有昆布虾米之类的?”
“有,在这呢。”掌柜的从货架下方拿出了几个小袋子。
“还有鳆鱼干,海鼠干,海蛤干。姑娘要多少?这些东西运过来路途艰难,数量不太多。”
“这些怎么卖呢?”
“这三样是一百文一斤,这几样贵点要五百文。”
听到海参和虾米海带一样的价格,宁安偷笑不已。估计海参长的像虫子,在这名字也不好听,所以卖不上价。
“这两个袋子里的都要了,这个除了袋子里的还有吗?”
“还有一小袋,估摸有五斤。您都要了,给你便宜算。”海鼠不好卖,去年进的货没卖掉多少,老板也发愁。
“这些我都要买点,老板都给我算便宜点。在你家买这么多东西呢。”
“一斤给你便宜十文。”
宁安算了下,总的下来能便宜一百多文。这不多算,他们在这得花几两银子呢。
遂开口道:“掌柜的,再送我们一斤白糖,一斤红糖呗,以后还来你家买。”
“行,那你以后有需要的可得再来啊。”掌柜的想把那些海货处理掉,这价格也不亏。
宁安买了一小袋昆布,半袋虾米,一袋半海鼠干,半袋蛤蜊肉和一斤鳆鱼。
邱阳和宁尚背篓满了。
“姑娘,三位兄弟们下次再来。”掌柜兴高采烈的把四人送出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