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三天过去了。
宋三娘跟李氏把腌制好的肉,用棉绳穿起来,挂到院子里干燥通风的地方风干。
李氏估摸着两到三天,应该就可以风干好了。
又过了几天,三娘去查看,发现晾起来的肉已经风干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要开始熏腊肉了。
三娘把风干好的十几只鸡肉、一条条猪肉拿下来。宋家每年都会熏一次腊肉,只是没有今年的多而已。今年要做的腊肉可是往年的三四倍呢!
宋致对于熏腊肉已经非常有经验了。不过就算是他,也是第一次熏那么多肉,这次可得要不少帮手了。
熏腊肉最好用柏树枝,所以李氏打发了宋良和宋玉带着砍刀,上山去砍柏树枝。
宋家有一个泥砖搭的小房间,是专门熏腊肉用的。
就跟普通房子差不多,不过比房子矮小,而且里面的空间也没那么大,只有一间房子的一半。
宋致在里面放上木炭,生好火,然后再在上面盖一些柏树枝、茶油壳、橘子皮之类的增加香味。
在熏腊肉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肉要离火远一点。且烧的木炭,不要有火苗燃起来,不然上面的腊肉会被烤焦的。
做好这一些,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把腊肉熏制好需要十几天的时间,这样熏制出来的腊肉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可以存放好几年。
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等熏制好的腊肉拿出来一看。
腊肉色泽鲜艳,肌肉呈暗红色,脂肪呈透明色,看起来十分有食欲。
而这样经过熏烤后的腊肉,闻起来有烟熏味,特别香。腊肉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指压后无明显凹痕。
这才是品质上等的好腊肉啊,宋三娘感叹。
宋致把熏制好的腊肉、腊鸡都悬挂在房梁上,这样挂起来的腊肉不容易沾水。因为,腊肉是不能受潮的。
看着悬挂在房梁上的腊肉,三娘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她觉得,就算旱灾来了,其实她和她的家人也能过得挺好的吧!
做好腊肉的当天晚上,李氏就拿了一条腊肉做了晚饭,想给大家尝尝新做好的腊肉味道。
这回,李氏要做的是腊肉炒干豆角。
三娘回到屋子里,拿了一小把干豆角,递给李氏。
李氏把干豆角放入清水中,提前浸泡了两个时辰。
等到豆角彻底泡软以后,把它们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段小段的。
她在锅内放入几瓢水,开始烧水。腊肉要冷水放入锅中,等大火烧开以后,再抽出几根柴火转小火煮一刻钟。
等到腊肉煮熟透以后,把腊肉倒出来用清水洗干净,切成均匀的薄片。
李氏做了二十多年饭,做的饭好吃不说,而且刀工还了得。把腊肉切得薄如蝉翼,每一片都透着光呢!
熏制出来的腊肉其实还是生的,所以不能生吃。而且,一定要煮熟以后再炒,否则吃着比较干硬。
李氏煮腊肉的功夫,一旁的三娘开始准备辅料。
她先去菜地里拔了几根蒜苗,洗干净。然后用刀背轻轻拍散,然后再把它们切成段,这样可以使蒜苗更加出味儿。
她又剥了几粒大蒜,把它们切成片放入碗中。
抓了一小把王公子送的辣椒粉,再拿来一小撮胡椒备用。
李氏起锅烧油,在锅里加入适量的豆油滑锅。等滑好锅以后,倒出热油,只留少许底油。
然后,放入干豆角进行煸炒,要把里面的水分炒出来。等豆角炒香以后,还是盛放在小碗中备用。
一边做着饭,李氏一边教着三娘:“到这一步,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干豆角一定要充分炒出水分,这样做吃着才更加鲜香。”
见三娘点点头,李氏接着做下一步。
她往锅内再烧油,倒入刚刚盛出来的油。等油温五成热时,放入干辣椒粉末、胡椒。
这时,李氏喊三娘:“三娘,小火。”
三娘闻弦知雅意,很快就明白李氏的意思。她把灶里的柴抽出几根,灶里的火立马又转小了。
李氏翻炒着锅里调料,等它们都爆出香味后,往锅里倒入腊肉,快速翻炒几下。
再把小碗里的蒜片倒进去继续翻炒均匀,把腊肉炒香了。
三娘闻到肉香味以后,就见李氏往锅里倒入豆角继续翻炒均匀。然后只加入少许白糖,就快速翻炒给食材入味。
三娘估摸着,可能是因为腊肉本就是咸的,所以不必再另外放盐了。
蒜苗要最后下锅,把它炒至断生就可以了。不然它会因为炒的时间长了,失去香味的。
等到蒜苗断生以后,李氏就把干豆角炒腊肉装进盘子里。
就这样,一道香喷喷的、咸香下饭的干豆角炒腊肉就做好了。
三娘兴冲冲地走过来,接过李氏手里的盘子,把它放到饭桌上。
一时间,屋子里充满了腊肉的香气。
一条腊肉和一把豆角可以做成一大盘,既是菜也是肉,所以不必再另外炒青菜了。
而主食呢,李氏早就蒸好了一锅白米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