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重师道还在以现有的最大能力为国献策。他主张调拨大量兵力屯于黄河沿岸,以防止金军重返。
结果,宋钦宗害怕浪费钱财,又一次拒绝了他的提议。重师道因此感叹金军定为国患。果不其然,金人撤军后不到一年就再次兵临开封城下。
这一次比之前围城更为严峻,精锐之师大都溃败,直接把大宋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此时已经病重体弱的重师道成了抗金主帅的唯一人选。于是,他强忍病痛坚决领命,并向宋钦宗提了最后一条建议:迁都至陕西,以避开金军的锋芒,同时把守卫开封城的兵权全部授予将帅。
然而,争取兵权之事被宋钦宗看成了不臣之举,便以其胆怯为由第三次否定了重师道的建议。重师道最终死于悲愤之中。
最后,宋钦宗禁用主和派的意见,派使者出城求和,又不用主战派的意见坚守京城。结果金军并不接受讲和,还毫不费力地攻破了开封城门。
他这才后悔没有听从重师道的谏言,最终与宋徽宗一同被接入金营。
【继岳飞之后的又一狠人,灭大金,挫蒙古,只可惜当朝皇帝太完犊子了#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是南宋后期不可多得的骁勇战将,继岳飞之后扛起了灭金战旗。他三次预判了金国大军的入侵策略,最终消灭了压制南宋上百年的大金帝国。
同时,他还数次挫败了勇猛善战的蒙古军队。本期视频,我们就来了解南宋名将孟珙的传奇事迹。
自岳飞死后,南宋对北方金国俯首称臣,直到南宋后期孟珙的出现,金宋之间的恩怨才终于有了了断。孟珙出生于1195年,是湖北枣阳人。
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曾经都是岳飞的部将,作战十分骁勇。他的父亲孟宗正也在南宋宁宗时期北伐战争中大显身手。孟宗正曾让4个儿子随他出征磨练,作为老三的孟珙在军中不仅练就了一身出色的武艺,同时也让他对战场局势有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宋宁宗赵扩在位时,漠北草原又新兴了一个非常彪悍的国家,就是由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蒙古势力为了对外扩张,开始向军力逐渐衰弱的金国发起攻势。
金国被打得接连败退,皇帝金宣宗被迫迁都至河南开封。此时早已不愿向金国纳贡的南宋终于抓住机会,开始以各种理由拒绝进攻。被蒙古军追着到处跑的金宣宗原本就很气愤,便决定再一次拿捏南宋这颗软柿子,把蒙古军对金国所造成的损失全在南宋身上找补回来。
于是,他不顾蒙古方面的威胁,又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宋战争。孟珙和他的父亲在这场抗金战中成为主要将领,并且连破金营18寨,金军被迫撤退。
南宋在战后开始休养生息,直到1232年,北方形势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蒙古国对金国发动了一场重大战役——三峰山之战,蒙古军大败金军,金国主力至此崩溃。金国皇帝金哀宗随即南迁至蔡州(今河南汝州)。
有一位叫武仙的金国名将在此战中逃过了蒙古军的屠杀,并且在短短几个月内又召集了10余万兵卒。
此时的金哀宗认为蔡州也并非是坚守之地,便决定让武仙去南宋的四川。1233年,武仙号称以20万人向南宋进军,孟珙奉命迎击。
首战便斩杀了5000多名金军精兵。孟珙之后料定武仙的主力部队会行进襄阳东北,于是以8000兵马在险要之处设下埋伏。
武仙的进攻路线果然被孟珙猜中,主力部队遭遇伏击,死伤惨重,3万多人被俘。
同年7月,武仙手下的一员大将向宋军投降,并向孟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军事情报。
结果金军又被宋军击败,武仙因为损兵严重,最终决定带领剩余的士兵逃至虎山,想占据高点来抵御宋军追击。然而孟珙再一次预判了他的想法,让人埋伏到了湖山脚下。
在金军刚要爬山时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金军溃败。武仙决定带领剩余人马逃往商州抵抗,而孟珙也是紧追不舍。
终于和武仙展开了一场决战,最终大破敌军,武仙只好抛弃剩下的7万人马,趁乱逃跑。结果在逃窜时被蒙古军杀死,夺取四川的计划至此失败。
在武仙入侵南宋期间,蒙古军来到蔡州城下,准备一举灭掉金国。可是尽管金军屡遭重创,但作战实力依然凶猛,他们居然在城前大败了蒙古军队。
蒙古军只能向大宋发起联合灭金的邀请,宋廷这次没有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遣孟珙等人带兵2万以及大量的粮草前往支援。1234年正月,孟珙率先领兵攻破蔡州城,并封锁了西门外的联军,然后在城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金哀宗自缢而死,仅上位一个时辰的完颜承麟随后被杀,压制了大宋近百年的金国终于在孟珙的猛烈攻击下宣告灭亡。
当然,南宋后期的金国并不能与前期同日而语,而且蒙古军在灭金战役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