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编号:[未提及,假设为无编号,以“黑猫”代称]
等级:5A级
二、异常特性
(一)生物来源
疑似为异世界生物,与认知部工牌上的图案原型存在关联。
(二)异常行为与影响
1. 认知污染指示物
- 该异常仅在出现大规模认知污染的情况下现身。它以错误认知为食,这一特性使其在异常体系中较为独特,因为大多数异常都具有负面作用,而它是极少数只有正向作用的异常。
- 然而,其存在本身无法通过任何手段清除。只有当认知污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黑猫才会自动消失。
2. 外观与声音变化及其影响
- 未被认知污染时
- 外观:毛发呈黑色。
- 声音:叫声为正常猫叫。
- 对接触者的影响:听到其叫声的接触者会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这表明它在未受污染状态下对周围环境和人员有正面的影响。
- 被认知污染后
- 外观:毛发转变为白色。
- 声音:叫声变为狮子的吼声。
- 对接触者的影响:听到其吼声的接触者会感到轻微头晕,但随后认知将恢复正常,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受到任何认知污染。这种特性虽然在接触时会带来短暂的不适,但从长远来看,对接触者的认知状态有净化作用。
三、收容措施
由于该异常无法被主动清除,收容措施主要集中在对认知污染的控制和监测上。
1. 认知污染监测
- 建立全面的认知污染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黑猫的出现,因为其现身意味着大规模认知污染的存在。
- 与认知部密切合作,利用其工牌上的相关图案线索,分析黑猫可能出现的区域和相关认知污染事件的关联。
2. 人员管理
- 在黑猫出现时,确保现场人员知晓其特性,避免因叫声或外观变化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 对接触过被认知污染后黑猫的人员进行短期观察,记录其认知状态的变化,以验证其短时间内不会受到认知污染这一特性。
四、研究方向
1. 异世界关联性研究
- 深入研究黑猫与异世界的关联,通过对其生物特性和出现条件的分析,探寻其来自异世界的证据和可能的传送机制。
2. 认知净化机制研究
- 研究黑猫在被认知污染后其吼声能使接触者认知恢复正常且短时间内免疫认知污染的机制,探索是否可以将这一机制应用于认知污染的防治和净化工作中。
五、事件记录
(一)[具体日期1] - 研究基地A认知污染事件
1. 事件经过
- 在研究基地A,突然发生了大规模的认知污染事件。监控系统显示,黑猫首次在基地的核心研究区现身。它当时的毛发已经是白色,发出狮子般的吼声。
- 研究人员在听到吼声后,纷纷报告感到轻微头晕。但随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认知状态变得格外清晰,之前因认知污染产生的混乱思维逐渐消失。
- 收容小组迅速赶到现场,试图通过常规手段捕捉黑猫,但所有的捕捉工具都对它无效。它灵活地穿梭在研究设备之间,仿佛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
2. 处理措施与结果
- 收容小组决定改变策略,集中精力对基地内的认知污染源头进行排查和处理。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成功找到了一个因实验事故导致的认知污染泄漏点。
- 随着认知污染源头的修复和污染程度的逐渐降低,黑猫的毛发慢慢从白色变回黑色,叫声也变回了正常的猫叫。最后,它在研究人员的注视下,悄然消失。
(二)[具体日期2] - 城市C认知异常波动
1. 事件经过
- 城市C的多个区域出现了居民认知异常波动的报告。经过调查,发现是一种新型的错误认知传播装置在暗中作祟。
- 就在收容小组寻找装置具体位置时,黑猫再次出现。这次它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广场,白色的毛发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狮子吼声引起了市民的恐慌。
2. 处理措施与结果
- 为了避免市民因恐慌造成更大的混乱,收容小组一方面通过广播系统向市民解释黑猫的特性,安抚他们的情绪;另一方面,加紧寻找错误认知传播装置。
- 最终,在黑猫的“引导”下,收容小组在城市地下设施中找到了并摧毁了传播装置。随着认知污染的消散,黑猫恢复了正常形态并消失,城市C的认知秩序得以恢复。
六、研究进展
(一)异世界生物特性研究
1. 生物结构分析
- 通过对黑猫出现时残留的毛发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细胞结构与地球上已知的生物有显着差异。其细胞内含有一种未知的能量物质,可能是它能够以错误认知为食的关键所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