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
薛延陀部众已经即将迫近辽东。
契丹瑟瑟发抖,一是怕薛延陀报仇,二是怕被裹挟去当炮灰。
燕国可不是好惹的,契丹首领很清楚,自己因为一直在扮演大唐听话的狗的角色,才没被燕国收拾。
但是燕国国境线已经往契丹推进了很多。
他们已经胆战心惊了一年了。
但是参加过燕国开国典礼的契丹人,现在哪里敢放屁。
甚至部族中已经有了随时准备投大燕的想法。
至于为什么不投唐?
特么的大唐也不是好人啊,一直扶持草原各部打来打去的。
强横一时的颉利可汗是怎么从草原霸主到如今的长安舞王,他们契丹可是当年的亲历者!
要不是隋末天下人口去了大半,唐朝估计会选择直接灭了草原各部,而不是用拉拢、打压、离间的策略了。
李世民可是个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
契丹首领一商量,跑吧,跑的远一点。
自己就是个小卡拉米,掺和不起大国碰撞。
不过契丹跑路之前还差人给大燕通风报信,态度很板正。
苏定方看着跪在地上的契丹信使,心中好笑,这契丹倒是奸滑,跑路都不忘给大燕卖个好。
苏定方看着跪伏之人,心中满意:“使者请起,来人赏契丹使者军大衣一件,盐一斤!糖一斤!”
使者喜出望外,连连叩首:“下国使者多谢大帅赏赐!”
契丹地处内陆,盐和糖都是依靠贸易获取为主。
军大衣那更是在大燕都传的神乎其神的御寒神器。
没看到苏定方现在也是一身军大衣吗?
苏定方让人把欢天喜地的契丹使者送了出去。
自己则是思考薛延陀分兵后会攻打哪几个地方。
薛延陀本来就是多部落杂糅的势力,这些人都不是一条心的,有想法太正常不过了。
况且薛延陀号称控弦20万,如今打几个边城,准备抢一把就走,自然是有些膨胀的。
加上小部落怕跟着大部落,当炮灰第一名,吃肉喝汤靠边站。
分兵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不过他们也不傻,几个实力相当的小部落凑一起偷偷商量的。这两个小部落的首领他们可没胆子跟真珠夷男提什么分兵。
真珠夷男内心怒骂几个蠢货,但是一下子来了6个小部落的首领,他也不可能强压下去。
自己兵力减弱只能想办法速战速决,抢完就跑。
真珠夷男目送几个小部落首领离开后对着乙失里道:“乙失力,你呢?你也想分兵吗?”
乙失力正色道:“可汗,既然我乙失力已经同意劫掠大燕,自然不会有二心。况且新城玄菟互为犄角,他们以为我们攻玄菟,他们就有机会破新城,实在愚蠢,臣以为可汗应该另有目标。”
拔灼震惊的看着乙失力,另有目标的事情只有自己跟父汗知道。
连曳莽那个贱种都不清楚,乙失力是怎么猜出来的?
真珠夷男也是意外的看了乙失力一眼。
“不错,本汗目标从来就不是玄菟!等那六个部落走后,通知下去,就地修整,晚上连夜赶路!”
至于到底是去哪里,真珠夷男觉得现在还不是公布的时机。
虽然自己已经多次排查确定高层还没有燕国内应,但是小心无大错。
而且在大燕,他们也有自己的间谍。
大燕境内还有不少心怀故国的扶余人,花点钱,收买几个人通风报信,简直易如反掌。
苏定方在玄菟的消息真珠夷男一早就知道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去玄菟,去北方直插折城。(折城在铁岭开原一带,松辽平原中段)
折城为军屯的核心城市,本身就留下了足够的屯粮。
更何况为了方便粮食就地储存,还在折城修建了一个33万石的巨型粮仓。
这也意味着折城至少有近40万石粮食!
足够自己度过这个难捱的冬天了。
而且折城地处平原,最适合骑兵发挥了。
就算有援军自己也无所畏惧。
折城距离玄菟新城都超过200里,大燕的军队就是日行军百里,过来支援也得两天起步。
何况如今积雪覆盖,两天?
两天足够自己把折城屠戮一空了。
至于折城是军管城?有农垦军和数千的大燕精锐?
我真珠夷男带了二十万大军,打个不到6000守军的折城,就算分兵了,人数比那也是近20:1,我还能输?笑话!
十一月十六日夜。
天上的月亮特别圆,照在雪地上,映照出一片柔和的白光。
放眼望去几近白天。
薛延陀就是在这天夜里故意用树枝与积雪伪造出一座座空的毡包。然后改变行军方向。
毕竟猛一看,确实差不多。
想让留下的痕迹误导大燕让他们以为自己依旧要去玄菟新城。
但是实际上自己已经往折城赶了一夜了。
而且自己还留了万余骑兵,埋伏在玄菟往折城的必经之路上做伏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