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粉身碎骨换一遍】
【六月的飞雪一片】
“这天幕中前面这几句词,倒是直直地戳中了我大明的痛点。这后世填词之人颇具学问,若生于朕的时代,朕定要将他召入翰林院任职,让他的才华得以施展。”
天幕之下,宫殿门前,明武宗朱厚照早已命宫人搬来舒适的躺椅。
他慵懒地斜倚在躺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天幕。
身旁有伶俐的宫女,不时地递上剥好的新鲜水果,那惬意的模样,仿若世间一切烦恼都与他无关,他正尽情享受着这独特的时刻,对天幕所展示的内容品头论足,仿佛已置身于另一个奇妙的时空之中。
至于那些如利刃般戳痛大明那血淋淋创口的填词,朱厚照却只是一脸的无所谓。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抹玩世不恭的笑容,那笑容中似有对世间诸事的不羁与洒脱,又仿佛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让人捉摸不透。
在他眼中,或许这些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泛起的小小涟漪,虽有波澜,却不足以扰动他那颗看似随性的心。
…………
【那一日剩了一人】
【脚下已再无群臣】
【便尊了祖训的文】
【天子死在国门】
【当四方兵马来袭】
【便走的坚定不移】
【这天下似个棋局】
【唯是那当局者迷】
朱由检看着这些,忽然对那天子死在国门有些情有独钟……不对是背脊发寒。
他总感觉那几个字对他非常的不友好。
而且一想到天幕最开始出现的那首填词里面的时间,朱由检就心如死灰。
自己是亡国之君啊!
…………
【冲冠一怒为红颜】
【也不过是个传言】
【名利要在了身前】
【那骂名还了百年】
【清兵入关平三藩】
【以水军收了台湾】
【也算是几座高山】
【错在了百年闭关】
吴三桂听到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时就忍不住狠狠抽了抽嘴角,他已经知道民间传闻,说自己放清军入关其实是因为李自成打进北京抢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自己才会冲冠一怒放多尔衮的大军入关,为的就是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重新抢回来。
但这怎么可能!
吴三桂自己清楚,这件事绝非一个陈圆圆可以担得起,这里面是他跟李自成的利益冲突。
这不。
后人填词的后面那句不就证明了这件事只是一个传言而已。
可真相哪怕如此,吴三桂也有些臊得慌。
“一切都是名利在作怪,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吴三桂轻叹了声,后面那句“那骂名还了百年”已经对他产生不了太大的心里波动,换句话说他已经无所谓了,你们爱怎么骂就怎么骂,我自己过我的好日子就行。
可后面那一句平三藩就让吴三桂彻底坐不住了。
三藩指的是谁,没有人比吴三桂这几个当事人更加清楚。
所以满清还是对自己卸磨杀驴了!
吴三桂眉头紧锁,那本来还在犹犹豫豫的反清心里一下子就坚定了下来,可最后他又犹豫了。
他不得不犹豫,天幕最开始已经透露了满清的国祚,那可是近三百年的国祚啊。
元朝都没有超过一百年。
满清的国祚几乎与明朝相当了。
这一发现瞬间就让吴三桂如坠冰窟。
天幕已经透露的很清楚,他败了,就是起兵反清也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
否则满清也坚持不到那中华民国出现才灭亡。
所以自己究竟是反清还是不反清,老老实实等着满人的削藩,让自己做个富家翁,还是与那所谓的天命争一争?
…………
【在闭关锁国那一日】
【便定了清风不识字】
【后来人的鸿鹄志】
【更像是我中华的翅】
【从盘古到了清末】
【又怎能就此别过】
【这五千年的颜色】
【仍在为了你我而烁】
【我华夏儿女的乡】
【自古是礼仪之邦】
【而这个古老的东方】
【立在了世界中央】
【今日的阳光普照】
【是千人给的依靠】
【此生第一个骄傲】
【是生来有的荣耀】
【这中华上下五千年】
【有多少话还未言】
【还会有沧海桑田】
【由你我来续前缘】
【我等炎黄子孙】
【早已骨血难分】
【若还热血尚温】
【看我一笔乾坤】
视频又一次播放完毕,再次陷入了黑屏状态。
万界的古人也都因为这首填词里的内容开始探讨起来。
其实这说唱内容跟最开始的“百战成史”以及后来的“朝代歌”都差不多,只不过是因为填词的不同,让他们又多弄到了一些关于后世的信息。
比如那句“是和尚还是乞丐”就有点意思了。
和尚是什么反正先秦时候的人肯定是不知道,哪怕是有跟佛教接触的汉朝,也是在中后期才知晓这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汉明帝刘庄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