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大喜事!大喜事啊!”
荣禧堂内,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林之孝家的满脸喜色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
贾母见她如此模样,不由得眉头一皱:
“你这老货,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有什么喜事,慢慢说。”
林之孝家的连忙平复了一下气息,脸上依旧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高声道:
“老太太,刚刚外头传来消息,东门有信使八百里加急,说是咱们侯爷在辽东打了大胜仗!
五日之内,连克海城、营口、鞍山三城,光复了海州卫!!”
贾母一听,顿时愣住了,手中的茶盏险些掉落在地。
她猛地站起身,声音颤抖地问道:
“你……你说什么?玌儿打了胜仗?还连克三城?”
林之孝家的连连点头,激动地说道:
“是啊,老太太!外头都传遍了,说是侯爷神勇无双,连陛下都连说了三个‘好’字,夸赞侯爷是国之栋梁呢!”
贾母闻言,顿时喜上眉梢,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拍起胸脯,松了一口气,大吐苦水:
“哎呦!这眼瞅着都快两个月了,可算是有消息了!
玌哥儿这孩子,真是让我这老婆子日夜悬心,如今总算有了好消息,我这心里的大石头可算是落地了!”
如今的贾母可谓是越活越门清了!
她盼着贾玌能带着贾家子弟安全而归的心思,并不比贾梁氏等人差多少!
王夫人和邢夫人也连忙起身,满脸堆笑地向贾母道喜。
邢夫人也笑着开口:
“老太太。玌哥儿如今是咱们贾家的族长,又是朝廷的肱骨之臣,他的能耐,咱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我可是听说了,这天底下多少英雄才俊,都以玌哥儿为榜样呢!”
王夫人此时心中也甚是欢喜,也附和起邢夫人的话:
“老太太,您放宽心吧。玌哥儿有大本事在身,昔日他在朝堂上立下五年复辽的誓言,便是胸有成竹了。
如今这大捷,不过是开了个好头罢了。以他的本事,辽东之事,终究不是难事!
更何况啊,我哥哥王子腾也在北伐的大军当中,他素来稳重,有他在军中照应,玌哥儿必定如虎添翼!
老太太,您就安心等着他们凯旋归来吧!”
这打了胜仗,自家哥哥定是在其中出了不少力,如若不然,为何能不过短短五日,便能收复座城池!
王夫人虽是个妇道人家,但怎么也是出身武勋世家的,对于攻城拔寨也是有些了解的。
贾母微微点头,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先看向邢夫人:
“你这话倒也在理,咱们贾家能出这么个顶梁柱,也是祖宗保佑。”
说完,目光又转向王夫人,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意味深长地说道:
“玌哥儿素有大志,这辽东之事他既然应下,想必是有全盘的打算。
至于你哥哥王子腾,在军中能照应一二自然是好。
不过这行军打仗,变数太多,即便有照应,也难保不出意外。”
贾母轻轻叹了口气,接着道: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的风浪也不少了。这世上的事儿,哪能尽如人意。
虽说如今传来捷报是好事,但咱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
这往后的路还长着呢,谁也说不准会发生什么。”
贾母的话音刚落,堂内的气氛顿时安静了几分。
王熙凤见气氛有些凝重,连忙笑着上前打圆场,道:
“老太太说得是,咱们高兴归高兴,可也不能太过得意忘形。
不过啊,玌兄弟的本事咱们都是知道的。
再说了,咱们贾家如今有祖宗保佑,又有老太太您坐镇,玌兄弟定能逢凶化吉,凯旋而归!”
她一边说着,一边给贾母倒了杯热茶,递到她手中,柔声道:
“老太太,您先喝口茶,缓缓神。这好消息既然来了,咱们就该高高兴兴的,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玌兄弟可是咱们贾家的顶梁柱,他定然会平安回来的。”
贾母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几分。她抬眼看了看王熙凤,眼中带着几分赞许,笑道:
“你这猴儿,倒是会说话。罢了,既然是好消息,咱们也该高兴高兴。
不过啊,这往后的事儿,咱们也得有个准备。”
正说着,外头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贾政、贾赦兄弟二人匆匆走了进来。
贾政满脸喜色,一进门便高声说道:
“母亲!大喜事!玌儿在辽东打了大胜仗,连克三城,光复了海州卫!朝廷上下都轰动了!”
贾母见贾政如此激动的失态,不由得笑道:
“你这孩子,怎么比我还着急?刚刚林之孝家的已经告诉我了。”
贾政闻言,不由得一愣,随即笑道:
“原来母亲已经知道了。不过,这消息确实令人振奋。
玌哥儿此战,打出了我大庆的威风,陛下龙颜大悦,连说了三个‘好’字,还特意召见了兵部尚书、户部尚书等人,商议后续北伐事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