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齐声应道:“陛下圣明,臣等恭听圣命!”
李宪缓缓说道:“自朕即位以来,致力于改革内政,强盛国力,广纳贤才。今我大秦四海一统,铁路贯通,月球探测成功,太空舰队初具雏形。朕以为,如今的盛世已是开天辟地之伟业,远超古人之成就,亦当以新的年号昭告天下。自明年起,朕将改年号为‘元龙’,取意‘腾飞之始,龙腾宇宙’。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随后纷纷出列跪拜,高呼:“陛下圣明!‘元龙’年号威震四海,必将开启新的盛世!”
工部尚书刘怀臣最先开口:“陛下所选‘元龙’年号寓意深远,象征着我大秦如神龙出渊,直上九霄,更寄托了万民对未来的期望。臣叩谢陛下天恩!”
兵部尚书苏望接着说道:“陛下,大秦之腾飞,不仅在地上,更在九天之上。改元‘元龙’,正是提醒天下人,我大秦志向无垠,天命所在!”
李宪满意地点头,抬手示意百官起身。他继续说道:“改元只是开始。‘元龙’之名,承载的不仅是我大秦的荣耀,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朕要求你们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继续开拓进取,不负大秦万民的期盼!”
百官再次齐声高呼:“陛下万岁,大秦万年!”
随后,李宪召集礼部与翰林院官员,详细部署改元后的相关仪式和宣传工作。他特别嘱咐:“改元大典不仅要在全国传播,还要通过腾龙号向月球基地和太空舰队传递。我大秦的年号,必须在星空中留名!”
礼部尚书郑怀正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是否还需向火星文明通告此事,以示我大秦的礼仪之邦风范?”
李宪轻笑:“你倒想得周全,朕正有此意。改元之后,命使者携礼前往火星,与当地文明继续友好往来,展现我大秦的威仪与善意。”
翰林院学士李卓也提议:“陛下,改元‘元龙’标志着我大秦进入全新纪元,是否可命各地修筑纪念碑,并刻下‘元龙’年号,以铭记盛世?”
李宪颔首:“此提议甚好。命工部负责设计,纪念碑上需刻我大秦重要成就,让后世永志不忘。”
改元诏书迅速传遍大秦的每一个角落,从长安到边陲,从月球基地到火星轨道,每一个大秦子民都知晓了这一历史性决策。
月球基地的工匠们齐声高呼:“元龙元年,大秦腾飞!我们一定会在月球打造出最辉煌的未来!”
火星探测器“苍穹号”也将这一消息传回了火星轨道,正驻守的探测小队发来了誓言:“火星文明若友善共进,则与我大秦共享繁荣;若有不轨之心,则定不容置喙!”
李宪坐在御书房内,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奏报,眼中满是自信与期盼。他沉声说道:“元龙元年,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朕要让整个星空,都铭刻我大秦的名字!”
长安城外,大秦航天中心灯火辉煌,宽广的发射场上整齐排列着象征大秦最先进技术的太空战舰。这些战舰以神龙为名,有“腾龙”“玄龙”“苍龙”等十艘主舰,以及数十艘辅助舰船,组成了大秦太空史上第一支完整舰队——“龙威舰队”。这支舰队的建成,标志着大秦正式进入星际时代。
李宪身穿特制的皇帝礼袍,头戴金龙冠,站在巨大的“腾龙号”主舰前,身后是百官和科学家、工匠代表。他目光炯炯,注视着眼前这支辉煌的舰队。
“诸位爱卿,此刻便是我大秦史上一个新的起点!”李宪声音浑厚而振奋,“这支舰队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我大秦无畏精神的象征。从今日起,我大秦将以这龙威舰队为先锋,开拓星空,让大秦的荣耀遍布天宇!”
百官齐声高呼:“陛下圣明!龙威舰队,威震星海!”
发射场上,“腾龙号”的巨大引擎开始预热,整艘舰体发出低沉的轰鸣声。李宪步上登舰通道,身边随行的是工部尚书刘怀臣、兵部尚书苏望、航天部总指挥罗远及数名近侍和护卫。
登上舰桥后,李宪俯瞰舰内构造,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罗远恭敬地上前说道:“陛下,腾龙号舰体全长两百丈,可容纳三百名士兵与科研人员,具备超强推进力与防御系统,足以在太空作战中占据绝对优势。此次将护送陛下前往月球新基地‘广寒宫’,同时接受您的检阅。”
李宪点头,“好!朕要亲眼见证我大秦的未来。”
“腾龙号”升空的刹那,地面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透过舰桥的巨大舷窗,李宪望着逐渐缩小的长安城,心中感慨万千。
苏望笑着说道:“陛下,这次月球之行,不仅是大秦的荣耀,也是天下人的福祉。臣相信,龙威舰队必将护卫大秦的千秋基业!”
李宪点头,“没错,太空是我们的未来,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未来造福百姓。无论在月球还是其他星辰,大秦的旗帜飘扬之处,必是仁德之所在。”
几天后,腾龙号抵达月球轨道。从舷窗望去,可以看到一片恢宏的新基地建筑群,那是大秦在月球上的第一座永久基地“广寒宫”。它由坚固的合金材料建造,外观气势恢宏,中心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金龙雕像,象征着大秦的威严与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