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喧嚣、车水马龙的京城,街头巷尾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
兜住了无数的奇闻轶事,而那段时日,苏御锦、沈砚书和苏念微三人之间剪不断、
理还乱的纠葛,无疑如同一颗重磅石子,轰然砸入这张网中,
激起层层涟漪,成了众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的最热谈资。
苏御锦,身为苏家嫡女,自小养尊处优,却也聪慧过人、才情出众。
当年,她凤冠霞帔、满怀憧憬地嫁入沈家,那场面,红妆十里,羡煞旁人。
入门后,她一心扑在沈家,将里里外外操持得井井有条。
对内,她温婉贤淑,协调着各房关系,让沈家后宅一片安宁;
对外,她跟着沈砚书在风云变幻的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凭借着自己的果敢和睿智,
屡次助沈家化险为夷,使之从一个普通商贾之家逐步在京城商圈崭露头角。
那些年,她与沈砚书携手走过风雨,无论是烈日炎炎下外出洽谈生意,
还是寒风凛冽中清点库房,两人相互依偎、彼此扶持的身影,
曾是京城不少人眼中的佳话,是夫妻恩爱的楷模,引得多少人赞叹效仿。
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人心仿若那缥缈的浮云,变幻莫测。
苏念微,同样出身名门,生得一副娇柔婉转、我见犹怜的模样,
与苏御锦的干练飒爽截然不同。
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她与沈砚书在繁花似锦的春日街头相遇,
刹那间的眼神交汇,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两人的心,自此暗生情愫。
起初,不过是街头的惊鸿一瞥,让沈砚书心湖泛起微澜,而后交集渐多,
或是花前吟诗,或是月下漫步,情愫在眉眼间的流转、谈笑中的默契里生根发芽。
苏念微明知沈砚书已有家室,却如同被爱神蛊惑一般,难以抑制心中汹涌的爱意,
而沈砚书也在这温柔旖旎的情网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忘却了与苏御锦多年来同甘共苦的情分,任由心底的贪念肆意生长。
当这段隐秘情事被捅破,仿若巨石投湖,刹那间激起千层浪。
沈家祖祠内,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结成霜,老太爷气得拐杖直跺地,
那声声闷响如同敲在众人的心坎上,大夫人等女眷们在一旁交头接耳、
窃窃私语,眼神里满是看戏的兴奋与幸灾乐祸的狡黠。
苏御锦得知真相的那一刻,只觉天旋地转,往昔的恩爱甜蜜如梦幻泡影般瞬间破碎,
剩下的只有被背叛的愤怒、痛心与无尽的悲凉。
她不哭不闹,挺直了那曾经为沈家操劳而略显疲惫的脊梁,
在冰冷的和离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带着满心的疮痍与沈家给的赔偿,决然离去。
那一刻,不少知晓她为人、见识过她手段的商家、伙计都暗叹可惜,
为她这几年的付出不值,更为她遭受的不公而愤懑。
沈砚书,在这场风波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备受指责唾弃。
娶苏念微为侧室当日,虽仪式办得也算体面,红烛摇曳生辉,宾客满堂祝贺,
可众人私下的议论却如芒在背、如针穿心。
苏家宾客席上,苏念微的兄长强忍着怒火,双手握拳,指节泛白,
目光似要将沈砚书看穿,恨不得当场带妹妹走,远离这是非之地;
沈家旁支则摇头叹息,感慨家门不幸,好好的一个家被折腾得乌烟瘴气。
女眷们围坐嗑瓜子,对苏念微评头论足,既艳羡她年轻得宠,
又嗤笑她侧室名分终究低人一等,往后在这深宅大院里有的是苦头吃。
苏念微嫁入沈家后,日子也并非一帆风顺。
起初,沈砚书对她百般呵护,柔情蜜意,可随着家族生意再陷困境,
压力如山倒,沈砚书难免急躁,两人间也渐渐有了摩擦。
苏念微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高悬的明月,心中忐忑不安,
害怕自己走上苏御锦的老路,被无情抛弃。
而京城的茶馆酒肆里,说书人一拍醒木,
将这段故事添油加醋地讲述:“列位看官,您瞧这沈家的事儿,当真是情薄如纸啊!
苏御锦那般烈性女子,落得和离下场;
苏念微看似风光,实则在这深宅大院里步步惊心……”
听者们或唏嘘感慨、或愤慨难平,这三人的故事,就这般在京城的烟火气中,
被反复咀嚼,久久不散,成了一段难以磨灭的传奇,时刻警醒着世人,
情之一字,最是难测,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在京城这方繁华又复杂的地界,苏沈两家那两女一男之间纠葛的事儿,
虽说在明面上已经强行画上了句号,两家的长辈们也都严正下令,
严禁家中任何人将此事外传,试图把这桩家丑牢牢地捂在门内,
不让外界窥探到一丝一毫。
可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呀,哪怕没有谁刻意去宣扬,
那众人旺盛的好奇心和那如神探般的吃瓜心理,就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一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