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人就在西南,又有这个能力的,便只有他一人而已,只能冒死进谏了。
有大臣跟着附和:“陛下,臣复议。”
更多的大臣站了出来:“臣等复议。”
萧宸却是一脸愁绪的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陈玄同将军是个很好的前锋,适合打闪电战,以出其不意的战术,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可把控战场全局之事,他并不擅长,还需一个有经验的军师坐镇中军,进行布局指挥。”
他话说到这里。
文武百官们便知道他所说的这个人选是何人了,可各个噤若寒蝉,不敢吱声。
纵观整个大周,能把蛮族打散吓破胆,放弃王庭,远遁冰天雪地,寸草不生的西北之外的人,除了摄政王,便只有九皇子萧珩了。
可他现在,人已经废了,又瞎又残也没任何干大事的心气,去了西南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正隆帝压下眉眼,气势迫人:“哦,那太子以为,何人过去最为合适呢?”
萧宸倒是回答的爽快:“儿臣觉得,九皇弟是坐镇西南的不二之选。”
大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静之中。
外头。
天已然黑了。
寿康宫里。
云早早看着睁开眼睛的萧珩,迫不及待的问:“你们商量出来怎么处置武安侯了吗?”
萧珩被她扶着靠在被子上,道:“除了互相推诿吵架,就是大骂叛军祖宗十八辈,还一本正经的分析复盘战败的原因,一帮子纸上谈兵的废物,真正的战场长什么样他们都没见过,还分析战局,他们懂个屁。”
云早早还是第一次见他如此生气,是真的生气了,说话都小声了些:“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到底写了什么?”
萧珩道:“西南尽数沦陷,已经全部落入叛军之手,叛军推出来了一个前朝的皇室余孽,打着他的名义,举旗造反了,武安侯率领的十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他人也不知所踪。
西南剩下的大军,都是群散兵游勇,被吓破了胆,叛军攻来的时候,打都没敢打,直接献城投降了。”
云早早算到了武安侯此行必有大难,可没料到朝廷的军队竟然也如此不中用,从连连大捷到全线溃败,也不过叔十日而已:“那边死的死,逃的逃,战报是谁送的?”
能组织八百里加急,还没被叛军拦截到,顺利抵达京城,就说明朝廷这边,还是有成建制的军队在的。
萧珩说:“你说呢?”
云早早恍然大悟:“寇鸣!”
萧珩点头:“是寇鸣,永安失陷之时,他让三千神武军护送着主帅武安侯离开,自己带着七千神武军妄图引开敌军,却深陷敌军包围之中,奋力冲出重围之后,进了林子。
他率领的七千神武军,死伤惨重,只剩下了五千人。
至于那三千神武军护送着武安侯去了哪里,他便不知了。”
“我就知道,寇鸣是个人才。”云早早颇为满意的夸了一句,又道:“就算这样,父皇也不至于如此生气,当众拿你出气吧。”
狗皇帝虽然很不喜萧珩,可当着外人的面,最多也就骂他几句,动手是从来没有的。
萧珩接着道:“寇鸣十日前寄来的两封密信里说,他觉得战事进展的太顺利,太过于蹊跷,劝诫武安侯让他小心行事,莫中了敌人的圈套。
还提议不要带走所有精锐主力,要留下一半精锐镇守大本营,以备不时之需。
武安侯不听,一意孤行,带着主力军队一路南下攻城。”
其实说白了,那就是跟老东西打小报告的密信。
这密信在次次打胜仗的时候,许是还会让老东西不喜,觉得他太过于谨慎,没有大将之风。
可妙就妙在,战事真的失利了,那送来密信的寇鸣,就是有功无过,行事谨慎,思虑周全。
云早早道:“寇鸣这个人,看似有些脑子不大好,可在大事面前,还是能拎得清,看得清形势,也知道提前给自己留条后路。”
送密信这事,他做的是真聪明。
萧珩道:“你不要忘了,他舅舅可是神武军的大将军,年轻的时候曾经镇守过北疆,也是从沙场中杀出来的威名,边关的将军,能被调回到京城中枢,除了能打仗能立功之外,脑子可少不了。”
云早早点头表示同意。
夫妻俩在寿康宫歇了一刻钟的功夫,见天马上就要黑了,正准备离开。
陈德全过来了,看着已然还在昏迷中的萧珩,为难的问:“皇子妃,您能想办法让九皇子醒过来吗?陛下传唤他过去。”
云早早摇头,歉疚的道:“陈公公,我没有任何办法,父皇既传唤他,定然是有要事,要不你把他就这样抬过去吧。”
太妃也发威了:“这人都要被他打成这样了,还要他过去干什么?再让他打一顿,真的把人打死皇帝他才满意是吗?
阿珩不管怎么说,都是他亲儿子,虎毒还不食子呢,他是想要做什么?”
陈德全本来是打算人昏迷着也要抬过去,可实在招架不了太妃,只得低眉顺眼的道:“太妃莫要生气,老奴这便回去告知陛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