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把药膳房的大火升起来!"他快速吩咐,同时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瓷瓶,"这是范公赠的沉香,现在正好用上。"
"沉香?"杨文广一怔,"那不是进贡品吗?"
"正是。"华千机说,"真正的沉香可解百毒。之前那个士兵的毒性较轻,用普通药材就够了。但令郎这里......"
他凑近闻了闻杨璘的伤口,眉头紧锁:"用的是更烈的毒。若不用沉香,恐怕会伤及经脉。"
这时,药膳房传来声响:"火已经生好了!"
"太好了。"华千机快步走进药膳房,指挥伙计们准备器具,"取一只银锅,装三分满的清水。"
他一边说一边从药柜取出各种材料:"人参、当归、茯苓......"
"这是要煎药吗?"有人问。
"不,"华千机说,"是要煮一道汤。"
众人面面相觑。只见华千机手法娴熟地处理着各种药材,就像在准备一道精致的菜品。
"药材也讲究火候,"他一边忙活一边解释,"比如这人参,切片太厚则药性发不出来,太薄则容易散失。要像这样......"
他手起刀落,人参片薄如蝉翼,在油亮的案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茯苓要用竹刀切,这样不会破坏它的性质。当归则要斜切,既能保持形状,又能充分发挥药效......"
渐渐地,一股奇异的香气在药膳房中弥漫开来。
"这是......"杨文广深深吸了一口气,"好熟悉的味道。"
"将军也觉得熟悉?"华千机笑道,"这是您小时候常喝的一种汤。"
"你怎么知道?"
"范公的《民生食录》里记载,杨家将士常年在边关,最重要的就是这道'三参养生汤'。"华千机说,"人参补气,当归养血,茯苓健脾。再加上一些特殊的调味品......"
他取出一个小纸包,倒出些许粉末。
"这是......"
"沉香粉。"华千机说,"但不是直接放入,要先用文火烘烤,让它的香气充分发挥。就像这样......"
他把沉香粉放在一个特制的小铜盘上,用小火慢慢加热。很快,一股醇厚的香气散发出来。
"好了!"华千机熟练地把香气四溢的沉香粉倒入汤中,"再煮一盏茶的功夫就可以了。"
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包拯带着衙役匆匆赶到。
"华医者,可查出什么了?"
"包大人来得正好。"华千机从杨璘的伤口取下一点黑色物质,"你看这个。"
包拯接过仔细查看:"这是......"
"和礼部案子里那批假冒玉魂香的成分一样。"华千机说,"但这次添加了更烈的毒物。"
"所以这不是意外。"包拯眼神一凝,"有人在故意针对杨家军。"
"不止如此,"华千机指着那些发黑的金创药,"这些新发的军需物资,恐怕都有问题。"
正说着,药膳房传来阵阵香气。
"汤好了!"华千机快步进去,盛了一碗出来,"快服下。"
杨璘喝完药汤,脸色很快好转,伤口的黑色也在慢慢退去。
"神了!"众人惊叹,"这哪是药,简直是仙丹!"
"不是仙丹,"华千机摇头,"这只是最普通的食材和药材。关键在于......"
话未说完,外面又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信使飞奔而来:
"报!西夏使团已经到了城外,马上就要入城了!"
包拯和杨文广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之前的案子,"包拯沉声说,"会不会和这次进贡有关?"
华千机看着窗外渐沉的夕阳,心中升起一个大胆的想法:
"包大人,我倒是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包拯和杨文广同时问道。
华千机从药柜中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几粒晶莹剔透的药丸:"这是我研制的'辨香丹'。服下后,能让人对各种香料的气味异常敏感。"
他把药丸放在鼻前轻轻一嗅:"比如现在,我就能闻出城外至少有三支商队正在靠近,其中有一队携带了大量的香料。"
"这么神奇?"杨文广惊讶道。
"不止如此,"华千机说,"这药丸还能辨别香料的真伪。如果是掺杂了有毒成分的香料,服用者会立即察觉。"
包拯眼睛一亮:"所以你的计划是......"
"西夏使团必定会进献香料,到时候......"
"我明白了!"杨文广激动地说,"让他们自己暴露!"
华千机点头:"但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合。"
"这个简单,"包拯说,"按惯例,西夏使团入城后,礼部要设宴款待。到时候......"
"不,"华千机打断他,"地点要变一下。就在这里,在济世堂。"
"在这里?"众人不解。
华千机走到窗前,指着院中的一株老槐树:"诸位可知这棵树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