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我们可以先派一小股精锐部队,佯装进攻,引他们出来迎战,摸清他们的虚实后,再全面出击。”
库尔特听后,不屑地哼了一声:“阿亚图拉,你就是太胆小了!
西突厥精锐都被大唐灭亡了,留在部落里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能有什么埋伏?
咱们东突厥这么多勇士,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还怕他们那点小伎俩?”
阿亚图拉并不生气,耐心解释道:“库尔特将军,这不是胆小,而是谨慎。
何况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们不能一味地拼勇,必须谨慎方能行稳致远。
你可别忘了当年柔然强盛时,也因轻敌被我们突厥所破,此乃前车之鉴。
再者,我们的目的是征服西突厥,而不是无谓地去牺牲士兵。”
“前车之鉴个屁,现在西突厥人还不知道他们那二十多万人马已经尽皆被灭,更不知道统叶护身死。
这时正是他们防备最松懈的时候,现在不攻,更待何时?难道要等他们回过神来,做好准备,再跟我们拼死一战?”
库尔特满脸涨红,越说越激动,手中的马鞭狠狠抽在地上,溅起一片尘土。
一直沉默的老将乌古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有力:“库尔特,阿亚图拉说的在理。
战争不是只靠匹夫之勇,西突厥即便精锐尽失,困兽犹斗之下,也可能给我们造成重大损失。
另外我们要的是完整地拿下西突厥,让这片草原彻底臣服,而不是一场屠杀。”
库尔特虽然依旧不服气,但见老将乌古斯都这么说,只能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这时,年轻将领阿尔斯兰上前一步,恭敬说道:“大汗,库尔特将军的想法虽然大胆直接。
但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减少我军伤亡,还能一举拿下西突厥部落。”
颉利可汗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大汗,西突厥部落虽看似平静,但他们的营帐分布、地形状况我们并不完全清楚。
我们可以先挑选三千名擅长骑射的精锐,让他们携带强弓硬弩和足量的箭矢,在距离西突厥部落较近且隐蔽的地方埋伏。
待明日清晨,天色微亮但视线仍有些模糊之时。
库尔特将军便带领五万骑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部落,制造出要一举踏平他们的声势。
西突厥人必然会惊慌失措,仓促应战。此时,他们的兵力会从部落各处涌出,集中到正面防线抵抗我们的进攻。
而我们埋伏的三千骑射手,便可趁机从侧翼杀出。
他们凭借精准的箭术,专门射击西突厥人的战马和指挥官。
没有了战马,西突厥骑兵的机动性将大打折扣;失去了指挥官,他们的军队就会陷入混乱,不知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我们再安排五万骑兵,在库尔特将军进攻时,悄悄绕到西突厥部落的后方。
等西突厥人的主力都被吸引到正面战场,后方空虚之际。
这五万骑兵迅速出击,截断他们的退路,并点燃他们的粮草和营帐。
西突厥人见后方起火,退路被断,必然军心大乱。”
而大汗您,则亲率剩下的十万大军,作为预备队在远处待命。
一旦西突厥人阵脚大乱,我们的预备队便立刻压上,将他们彻底包围,迫使其投降。
这样一来,我们既能利用西突厥人此刻的防备松懈,又能最大程度减少我军的伤亡,还能完整地拿下西突厥部落,让这片草原真正归大汗统治。”
颉利可汗听完,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转头看向库尔特,问道:“库尔特,你觉得阿尔斯兰这计策如何?”
库尔特沉思片刻,脸上虽还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说道:
“大汗,这计策确实比我想的周全,能在进攻的同时减少我军伤亡,我愿意听从阿尔斯兰的安排。”
颉利可汗满意地点点头,大声说道:“好!就按阿尔斯兰的计策行事。
阿尔斯兰,你即刻去挑选三千骑射手,务必挑选箭术最为精湛、骑术最为娴熟的勇士,今晚就去指定地点埋伏,不可暴露行踪。”
“是,大汗!”阿尔斯兰领命后,迅速转身去挑选士兵。
“库尔特,明日清晨,你便带领五万骑兵发起进攻。
记住,一开始不要过于深入,主要是吸引西突厥人的兵力,为后续行动创造条件。”
“遵令,大汗!我定不会让您失望!”库尔特满脸斗志,抱拳领命。
“哈克木,你带领五万骑兵,待库尔特将军发起进攻后。
立刻绕到西突厥部落后方,按计划截断退路、焚烧粮草营帐,不得有误。”
“是,大汗!我一定完成任务!”哈克木兴奋地应道。
“乌古斯、阿亚图拉,你二人随我一起,率领十万预备队,密切关注战场形势,一旦时机成熟,便立刻出击。”
“谨遵大汗命令!”乌古斯和阿亚图拉齐声说道。
众人领命后,各自回去准备。当晚,阿尔斯兰挑选出三千骑射手,趁着夜色悄悄潜伏到了预定地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