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们每天在家里静坐要多少个小时比较恰当?
答:每天打坐要多久才恰当?看个人的功力,还有熬腿的功夫,还有自己时间的方便。看有没有赶时间啊,有的人要做工啊,可能时间有限。如果说都没有时间的限制,那就看你自己的体力,还有坐的状况来说。
一般我们是坐到很舒服的时候赶快下座,这样我们就很喜欢坐。不要说我这一座一定要坐四十分钟,然后五分钟就看一次钟、五分钟看一次钟,然后一直在那边熬啊、熬啊,就是要熬到四十分钟,这样以后就不敢打坐了。所以那个心情也是很重要。我们是坐到“太好了、太舒服了”就下座,保持一个对打坐的好乐心,很喜欢来做这件事情,因为每次都是很好的经验嘛,很愉快,身心很喜悦,身心轻安喜悦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就很喜欢打坐。
另外,固定的地方、固定的时间来坐它的效果会更好;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这样来坐。
问:师父,刚才提到诵经的时候如果能随文入观,就会了解经义。例如说:一个人的华文程度很好,他就把经当成是一本故事书,念的时候他就可能了解它的经义;可是这样的了解,是真的能够了解经的意思吗?
答:不是,看他是用第六意识的比量来了解,还是他现量境契入经中的境界;他是用比量来念经,还是用现量境来念经,差别在这里。第六意识的比量就是说,他一面念经一面用第六意识的妄想分别来了解。我们平常念书就是这样子,我们在学校念书是用第六意识的比量、分别心在念的,所以考完试就忘记了。
可是如果我们是用第六意识的现量境,就是说你第六意识不分别(清净心就是没有分别嘛),你第六意识没有起分别,是现量境界这样来看,它直接就进来了,不是经过第六意识分别,这样才能够开发智慧。
所以第六意识的比量说“我认识”,像那个搞学问的、研究经教的;可是他没有实证的经验,他都是用第六意识的分别来了解佛法的名相。所以名相他弄得很清楚啊,他也可以背啊,背得很熟悉;可是他很难契入经的境界当中,就是因为他用比量来看经,而不是用现量境来契入或者证入,这是有差别的。
问:师父,如果说我们就是这样子念,我们在念到某一段经文的时候,就感觉很有感觉,就是说……
答:那是相应的时候,就很有感觉。
问:那是正确的吗?
答:是正确的。所以我们越能够跟经中的内容相应,我们越能够生起法喜。就是说你会非常欢喜,好像就跟你的心——就是这样心心相契,觉得“它讲的就是我想的,哎呀!一模一样”,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是契入了。“它所写出来的都是我想的,它把我所想的、我认为的那个,它现在全部写出来了,它写出来的就是我平常想的,我认知的就是这样子,一模一样。”所以为什么信心会越来越增长?就是没错啊,你一直印证就是这样啊,没错,所以信心就不断不断增长。
我们越能契入佛法的内涵,就越有信心,当然智慧、慈悲各方面都不断不断增长,这个就是修对了。越修越烦恼就不对,念经念到说“都不懂,一大堆名相”,那个就不相应,然后越念越烦。参加法会也是跟人家念,不晓得在念些什么,觉得时间好长哦,那个就不相应。
问:如何对待冤亲债主?
答:冤亲债主就是自己过去结的怨结。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讲念死说不要再跟人家计较了,因为我们这一世小人多,就是过去自己结的怨结嘛。冤亲也是啊,“冤”就是有冤啊,因为冤而结的那个结。冤亲,就是为什么这一世成为六亲眷属?那是因为跟他结恶缘来的,叫做冤亲。债主,就是讨债来的,讨债或者是还债的一种现象、不同的现象:有的人这一世是来讨债,有的人是来还债。我们的六亲眷属,有的是来还债,有的是来讨债的。讨债的就是把我们弄得很苦的那个就是讨债鬼;那个来报恩的,就是又会孝顺啊,又会照顾我们的,就是来还债的。
不管是讨债还是还债,冤亲还是什么,都是我们自己过去跟他结的不同因缘,看是结善缘多还是恶缘多;善缘多就是来报恩的,这一世相处会非常愉快,夫妻会非常恩爱,这个都是结善缘比较多。那个冤冤相报,过去都是结的恶缘,到现在还没有化解掉。
所以念死的话,就是说不要再计较了嘛。怨敌就是过去所结的恶缘,这中间有一些心结没有打开,我们希望在活着的时候就把它解开;要不然下一世再碰到他,就会成为我们的怨敌、冤亲或者是小人,专门在我们后面扯腿的小人。我们不用怨、不用怪,因为都是自己跟他结的因缘。
有的人贵人比较多嘛,那就是我们曾经帮助过他,他这一世就会成为我们的贵人。所以我们这一世多多跟众生结善缘,将来如果再当人的话也是贵人比较多,小人比较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