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深明天心者,孰能悟此大道真?
剥而复之明心法,一举一动见天心。
人心用事天心隐,小人剥庐显虚形。
欲达庄严与天寿,明心之法必先行。
明心大法世难知,立志修行路漫长。
十载苦修方得道,逐渐精进志弥强。
念头牢把恒为主,侥幸之心不可藏。
期于必得真如性,天道酬勤永流芳。
祖师稳稳地端坐在那高耸入云的高台之上,他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高台两旁整齐地站立着三十位小仙,这些小仙们有的面容沉静如水,有的嘴角含笑若春风拂柳,还有的眉头微皱似沉思者,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独特气质。
此时,灿烂的阳光犹如一道道金色的利箭,从山谷两侧陡峭山峰之间狭窄的缝隙中顽强地穿透而过,直直地映照在祖师和小仙们的身上,瞬间为他们披上了一层耀眼夺目的金色华彩,使得整个场景宛如一幅神圣庄严的画卷。
而那缕缕阳光又透过茂密枝叶间的细小罅隙,洋洋洒洒地倾落于山谷中的空旷之地,在地面上交织出一片片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斑驳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摆动,如梦似幻,美不胜收。
就在这片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之中,慧空和阿渔恭恭敬敬地立于祖师面前。他们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紧紧地锁定在祖师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之情以及按捺不住的强烈好奇心。
祖师的声音低沉而雄浑,就像古老寺庙里传出的钟声,沉稳有力地回荡在山谷之间:“诸位须知,若非对天心有着深刻洞察力之人,又怎能参悟这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大道真谛呢?身为修行之人,务必要做到明心见性,如此方能真正揭开道之奥秘所在啊!”
慧空和阿渔听闻此言后,不禁相互对视了一眼。只见他们两人的目光中均流露出满满的疑惑之色。稍作犹豫之后,慧空向前迈出一小步,微微躬身行礼,然后用轻柔但坚定的声音问道:“祖师慈悲,请您能否更为详尽地阐释一下这明心见性的奥秘究竟为何?弟子愚钝,实在难以透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呀。”
祖师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恰似春日暖阳,温暖而慈祥。他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中此刻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似乎能够洞悉世间万物的本质。
“明心见性,乃是借由内心的觉悟,洞悉自身真实的本性。这并非易事,需要摒弃外界诸多纷扰和杂念,静下心来,深入灵魂的最深处去探寻、去发现那个被层层掩盖的真我。唯有于内心深处觅得真正的自我,方可真正领悟道之真谛。”阿渔微微颔首,他那明亮的双眸中突然闪过一丝顿悟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
“祖师,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要通过不断地修炼内心,让内心变得纯净无垢,从而找到隐藏在心底的那个真实的自己吗?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与道的融合,达到那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阿渔满怀期待地看着祖师,希望能从祖师那里得到肯定的答案。
祖师赞许地点点头,微笑着说道:“正是如此啊!孩子,明心见性之路虽然崎岖艰难,但只要你们坚持不懈,用心去感悟,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当你们真正领悟到自己的本心时,也就离道不远了。”
听到祖师的这番话,慧空和阿渔相视一眼,然后一同走到茅屋前的空地上,双腿盘坐下来,闭上眼睛,开始按照祖师的教导去修炼。微风轻轻拂过他们的脸庞,带来一丝丝凉爽;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在他们身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若为他们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慧空和阿渔的心灵逐渐沉浸在一个宁静而深邃的境界之中。他们忘却了周围的一切,完全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探索。随着思绪的沉淀,他们心中那些曾经困扰他们的烦恼和忧虑也渐渐地消散开来。
在这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中,慧空首先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变化。他觉得自己的心境变得越来越沉静,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以往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现在看来都显得无关紧要,他的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视野也随之愈发开阔起来。
与此同时,阿渔也有着类似的感受。他发现自己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似乎又加深了一层,原本模糊不清的概念此刻也变得清晰起来。他开始明白许多从前无法想通的道理,这种认知上的提升让他感到无比兴奋和喜悦。
就这样,慧空与阿渔在祖师的指引下,日复一日地坚持修炼着。他们的心灵在不断的探寻中得以涤净,他们的智慧在持续的领悟中得以升华。终于有一天,当他们再次睁开双眼时,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满足和自信。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初步洞悉了明心见性之玄妙,踏上了通往大道的征程。
他深深地明白,这一切都是那股明心见性之力所引发的巨大转变。而阿渔更是感觉到自己的意志变得愈发坚毅起来,原本有些模糊不清的目标也在此刻清晰地呈现在了眼前。尽管他心里清楚,自己所要踏上的修行之路还无比漫长遥远,但幸运的是,如今已经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未来可能会遇到的种种艰难挑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